弓裔

弓裔韓語:869年6月18日(陰曆五月五日)-918年7月24日(陰曆六月十四))出身新羅沒落公族,姓金氏朝鮮半島後三國之一泰封國(後高句麗)的建立者,也是唯一一位統治者。因一只眼睛失明,人稱一目大王()。曾出家法名善宗()。早年投奔梁吉農民軍,得勢後自立為王,自認是救主彌勒佛下凡,好殺橫酷,後部下諸將兵變,擁立大將王建為王,弓裔落荒而逃,途中被百姓刺殺

弓裔
第1代後高句麗國王
在位期間:901年—918年
前任:
繼任:王建高麗國
年號武泰
聖冊
水德萬歲
政開
姓名弓裔
別名善宗、一目大王
出生869年6月18日(陰曆五月五日)
逝世918年7月24日(陰曆六月十四)
父親憲安王
母親宮人張氏
王妃信川康氏

簡介

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弓裔是新羅第四十七代王憲安王的庶子,其母為憲安王的嬪御。另有说法他是景文王庶子。弓裔的母親宮人張氏,是張保皐的女兒。弓裔於五月五日出生於外家,剛出生時就有了牙齒。其出生時,屋有白光如長虹一般,直達天上。掌管星象的官員認為他將來不利於國家,建議國王不要撫養。憲安王派人至其家,要將他殺害。使者將弓裔扔到樓下,乳婢偷偷將他接住,自己作養母,逃往外地撫養。因為接的時候不小心戳到眼睛,致使弓裔瞎了一隻眼睛。弓裔十多歲時遊戲不止,養母以實情告訴他,勸誡他不要如此張狂,以免惹禍上身。弓裔為了不讓養母受到牽連,去了興教寺出家為祝髮為僧,法名善宗。年長後,不遵守戒律,軒輊有膽氣。一次赴齋行次,有烏鳥銜一牙籤,落其鉢中,視之,牙籤上寫著一個「王」字。善宗隱秘不言,但自此頗為自負。

真聖女王五年(891年),弓裔見新羅衰敗、綱紀廢弛、盜賊蜂起,便前往竹州投奔箕萱。箕萱對他非常輕慢,善宗鬱悒不自安,私下結交箕萱麾下的元會申煊等人為友。

892年(景福元年),投奔北原(今江原道原州市)賊帥梁吉麾下,深得信任,令他分兵向東攻略郡縣。於是出宿雉岳山石南寺,攻取了酒泉、奈城、鬱烏、御珍等縣。894年(乾寧元年),攻入溟州,得到部眾三千五百人。弓裔將他們分為十四隊,以金大、黔毛、盺長、貴平、張一等為舍上(部長)。弓裔與士卒同甘共苦,且公私賞罰分明,因此獲得部眾的愛戴和畏懼,被推戴為將軍。攻下猪足、狌川、夫若、金城、鐵圓等城,軍聲甚盛,浿西賊寇紛紛歸附。弓裔自認為勢力強大,可以開國稱君,便建立後高句麗,設置內外官職。王建自松岳郡前來投軍,被任命為鐵圓郡太守。

896年(乾寧三年),攻取了僧嶺、臨江兩縣。翌年仁物郡歸降。弓裔認為松岳郡漢北名郡,山水奇秀,遂以之為都城。隨後攻取了孔巖、黔浦、穴口等城。當時梁吉在北原,佔據了國原等三十餘城。聽說弓裔地廣民眾,大怒,欲率兵攻打。弓裔先發制人,大敗之。

898年(光化元年)春二月,修葺松岳城,任命王建為精騎大監,攻打楊州見州。冬十一月,始作八關會。901年,派王建攻下了廣州忠州唐城青州,因功,授予王建阿飡之職。

904年(天祐元年)甲子,弓裔建立國號摩震,年號武泰,設置百官。秋七月,在鐵圓建立都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遷徙青州一千戶居民至鐵圓。同時,攻取尚州等三十餘州縣,公州將軍弘奇來降。

905年,弓裔正式搬入新的都城,修建宮殿,窮奢極侈,改年號為聖冊。又出兵北方,拓展取得浿西十三鎭。平壤城主將軍黔用來降,甑城赤衣、黃衣賊明貴等也歸服。弓裔便希望吞併新羅,令國人呼新羅為「滅都」()。凡自新羅來者,盡誅之。

911年弓裔改國號為泰封,改年號為水德萬歲。派王建攻取錦城等地,改錦城為羅州。論功行賞,封王建為大阿飡將軍。弓裔自称弥勒佛下凡,头戴金帻,身披方袍,以长子为青光菩萨,以季子为神光菩萨。他曾经自述《佛经》二十余卷,其言妖妄,荒誕不經。一次講說的時候,僧人释聪批评其所授皆为“邪说怪谈”,弓裔大怒,用铁锥将他打死。

913年(乾化三年),封王建為波珍飡侍中。914年,改元政開,封王建為百船將軍。

弓裔性格殘暴,夫人康氏見他多行非法,正色而諫之。弓裔大怒,問她:「汝與他人姦,何耶?」康氏說:「安有此事?」弓裔說:「我以神通觀之。」於是用烈火加熱了鐵杵,撞其陰部殺之,又殺害了兩個兒子。此後,弓裔多疑急怒,百官、將吏、平民等多有無故受害者,斧壤、鐵圓之人不堪忍受。

918年夏六月,申崇謙洪儒卜智謙裴玄慶等人秘密謁見王建,聲稱弓裔暴虐,欲推戴王建為新的國王。王建最初拒絕,夫人柳氏得知後,說:「以仁伐不仁,自古而然。今聞衆議,妾猶發憤,況大丈夫乎?今羣心忽變,天命有歸矣。」手提鎧甲為王建披上。諸將簇擁著王建出門,聲稱王建已經舉義,眾人紛紛前來追隨。到宮門前鼓噪以待之人,亦有一萬餘人。王建遂被推戴為王,建立高麗王朝。弓裔聞變不知所措,微服逃入山林之中,被斧壤(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江原道平康郡)的百姓殺害。

子女

  • 長子 青光菩萨
  • 二子 神光菩萨
  • 三子 某,順天金氏,光山李氏(二家門自称弓裔之後孫)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