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波隆斯基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波隆斯基俄語:1893年6月5日(格里历:6月17日)-1937年10月30日),犹太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任阿塞拜疆共产党第一书记。[1]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波隆斯基
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Полонский
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
任期
1930年8月5日-1933年2月7日
前任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吉卡洛
继任鲁本·卢基扬诺维奇·鲁本诺夫
个人资料
出生1893年6月17日儒略曆6月5日)
 俄羅斯托博尔斯克省托博尔斯克
逝世1937年10月30日(1937歲-10歲-30)(44歲)
 蘇聯莫斯科
国籍 俄羅斯 (1893-1917)
 蘇聯(1917-1937)
政党苏联共产党
获奖

生平

  • 1893年6月5日(格里历:6月17日)出生于沙俄托博尔斯克的一个犹太资本家家庭。本名鲁文·格尔舍维奇·波隆斯基。
  • 1912年-1914年,圣彼得堡电气工人,参加工会工作,担任圣彼得堡金属工人工会中央委员会的成员。1912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 1914年-1917年,被捕,流放托博尔斯克省。
  • 1917年3月-10月,莫斯科金属工人联合会中央委员会书记,参加十月革命。
  • 1917年10月-1918年7月,莫斯科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亚历山德罗夫斯基铁路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莫斯科省经济委员会成员,维捷布斯克分队司令。
  • 1918年8月-9月,斯摩棱斯克第一步兵师军事委员。
  • 1918年10月-1919年9月,南方战线军事联络处处长,工会中央南方局讲师。
  • 1919年9月-11月,东南战线铁路军事委员。
  • 1919年11月-1920年3月,全俄矿工工会组织局主席。
  • 1920年3月-1921年,工会中央总局南方局局长,矿工工会中央委员会组织局主席,矿工工会中央委员会书记。
  • 1921年-1924年,下诺夫哥罗德省工会理事会主席。
  • 1924年-1925年,全苏工会联合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主任。
  • 1925年-1928年,联共(布)莫斯科州Rogozhsko-Simonovsky区党委书记。
  • 1928年-1929年9月,联共(布)莫斯科州委组织部讲师。
  • 1929年9月-1930年9月,联共(布)莫斯科州委第二书记。
  • 1929年11月-1931年1月,全苏工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1930年8月-1933年2月,阿塞拜疆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期间,1930年11月-1931年9月,联共(布)高加索局党委第二书记。1931年11月-1933年2月,高加索局党委第三书记。
  • 1933年1月-8月,联共(布)中央组织部指导处处长。
  • 1933年7月-1935年3月,苏联铁路人民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苏联铁路第一副人民委员。
  • 1935年3月-1937年5月,全苏工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1937年4月-6月,苏联通讯副人民委员。
  • 1937年6月22日被捕。后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处死刑,10月30日执行死刑,终年44岁。葬于顿河修道院。
  • 1958年平反。

波隆斯基是俄共(布)11-13大,联共(布)14-17大代表,第15-17届中央候补委员。

荣誉

参考文献

  1.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