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熱帶風暴電母 (2010年)

強烈熱帶風暴電母英語: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Ester;國際編號:1004;JTWC[1]WP052010)為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四個形成的熱帶氣旋

強烈熱帶風暴電母
(英文)
8月10日電母的衛星雲圖
路徑圖
強烈熱帶風暴電母的路徑圖
十分鐘平均風速
強烈熱帶風暴JMA95 km/h
(50 kt
輕度颱風CWB100 km/h
(28 m/s
強烈熱帶風暴 KMA110 km/h
(31 m/s
強烈熱帶風暴 HKO90 km/h
強烈熱帶風暴 PAGASA95 km/h
強烈熱帶風暴 NCHMF90 km/h
二分鐘平均風速
强热带风暴 CMA110 km/h
(30 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熱帶風暴 JTWC100 km/h
(55 kt
概況
形成日期2010年8月6日
轉化日期2010年8月12日
消散日期2010年8月13日
最低氣壓985 hPa
瞬間最大陣風130 km/h
影響
影響地區 中国
 
 日本
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氣旋名稱

電母為熱帶氣旋名稱列表中第100個名字,由中國提供,意思為電之母,負責掌管雷電。[2]這個名稱曾於2004年使用。颱風電母曾吹襲日本,在吹襲日本期間共導致三人死亡及超過100人受傷,有三人失蹤,約1300人需要撤離。約27000用戶的電力受到中斷。最少137班航機被取消。[3]

發展歷史

熱帶擾動96W於8月2日在8.0°N 136.0°E / 8.0; 136.0附近形成[4],它初時在北面的副熱帶高壓脊所帶來的偏東氣流引導下向西北移動。在一般的大氣環境下,它初時缺乏組織,發展緩慢。經過數天緩慢發展,它於8月6日在季風槽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該熱帶低氣壓在良好的環境下逐漸增強,於8月8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為電母。電母受東面的副熱帶高壓脊所帶來的偏南氣流引導下轉向北移動。此時電母仍然處於季風槽內,對流旺盛,螺旋性頗佳,但集中於東部,低層環流中心部分外露。電母在8月9日中午增強為一強烈熱帶風暴,其組織於下午進一步鞏固,低層環流中心切入對流下發展,亦開始發展風眼。電母之強度於8月10日達到顛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95公里,瞬間最大陣風達每小時130公里。

電母於8月10日晚間移至副熱帶高壓脊的西北面,轉向東北移動,在濟州島以西約10公里掠過[5],並於翌日早上在朝鮮半島南部掠過。此時,電母受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大韓民國地形影響開始減弱,對流開始消散並向東面切離,低層環流中心外露。電母於中午正面吹襲釜山,在其西北之15公里處掠過。[6]其後電母於當日下午進入日本海。受到低海面温度及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影響,電母於8月12日凌晨減弱為一熱帶風暴,當日下午它橫過日本,最後於翌日凌晨變為一溫帶氣旋[7]

影響

浙江省

由於正值天文大潮,浙江沿海鰲江鎮海乍浦等地,將出現接近或略超出警戒線的潮漲水位。因此,當局發布風暴潮黃色警報,做好防風準備。[8]

沖繩島

受電母影響,那霸風勢於8月8日開始增強,根據當地機場氣象資料,8月9日上午開始持續吹東南強風,於上午較後時間轉吹南風,短暫時間吹烈風,然後強風於整日持續。當日多雲,間中有大雨。隨著電母遠離,那霸風勢於8月10日開始減弱,強風於上午減退,驟雨減少。[9]

 

電母於8月10日晚間在濟州島掠過,在風眼掠過期間,當地風勢短暫靜止,海平面氣壓降至989百帕斯卡[10]電母亦於8月11日橫過朝鮮半島,為今年首個,也是自2008年颱風海鷗以來首個直接吹襲大韓民國的熱帶氣旋。隨著電母逼近,釜山於8月10日的海平面氣壓開始下降,由上午的1011百帕斯卡下至晚間的1007百帕斯卡,東南風亦於晚間開始增強,風勢於8月11日開始增強至烈風程度[11][12]

參見

參考資料

  1. 全称“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 . [201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4).
  3. (PDF). [2010-08-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1-21).
  4. http://www.nrlmry.navy.mil/tc-bin/tc_home2.cgi?PHOT=yes&AGE=Prev&ACTIVES=10-ATL-04L.COLIN,10-WPAC-05W.DIANMU,10-EPAC-07E.SEVEN,10-ATL-93L.INVEST,10-ATL-94L.INVEST,10-WPAC-96W.INVEST,10-WPAC-99W.INVEST&ATCF_BASIN=wp&SIZE=thumb&NAV=tc&ATCF_YR=2010&CURRENT=20100801.2332.mtsat2.x.vis1km_high.96WINVEST.15kts-1010mb-85N-1365E.100pc.jpg&ATCF_NAME=wp052010&MO=AUG&STYLE=tables&YEAR=2010&YR=10&BASIN=WPAC&STORM_NAME=05W.DIANMU&ARCHIVE=active&AREA=pacific/southern_hemisphere&DIR=/SATPRODUCTS/TC/tc10/WPAC/05W.DIANMU/vis/geo/1km_zoom&TYPE=ssmi&PROD=vis&SUB_PROD=1km_zoom
  5. . [201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6. . [201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7. http://www.jma.go.jp/jp/typh/1004.html%5B%5D
  8. . [201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9. . [201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9).
  10. . [201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9).
  11. . [201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9).
  12. . [201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9).

外部連結


備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