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埤社區

後埤社區,原為宜蘭縣壯圍鄉後埤村,1978年因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將後埤村1-4鄰和紅葉村合併為復興村,5-10鄰併入過嶺村。本社區涵蓋復興村17~20鄰、過嶺村1~5鄰,,位於壯圍鄉東南部[1][2]

發展沿革

清代、日治皆寫作「后埤」,延伸至今稱之「後埤」。社區目前約有1000人,其中65歲以上為170人,為典型的於鄉(漁)村型社區,以農業為主,特產為花生、西瓜、地瓜。本村聚落多位於濱海公路西側,地勢西高東低[3]

早期壯圍鄉沿海居民以牽罟為生,先民引進牽罟漁具及漁法,以嘗試錯誤方式在蘭陽沿海岸不同地點進行作業。最後決定在潮流最緩和可作業網次最多,及漁獲最豐富的後埤附近的「查某罟寮」地段,建置了第一個牽罟據點。,1770年-1790年間後隨著移民的增加,後埤社區成為形成沿海的小聚落,依此考究下來,甚至比大家熟知的1796年「開蘭」紀念日更早。

社區成立於民國83年10月至今已有十六年之久,但一直沒有很好的經營發展,2009年8月改選理監事,目前會員人數已有116位[4]

參考資料

  1. 胡健森. . 中國時報. 2019-07-22 [2019-08-27] (中文(繁體)‎).
  2. 房產中心/綜合報導. . ETtoday新聞雲. 2019-08-09 [2019-08-27] (中文(繁體)‎).
  3. . itaiwan. 2019-05-30 [2019-08-27] (中文(繁體)‎).
  4. . 農村風情網. [2019-08-27]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