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参议院

德国联邦參議院德語:)是德国的立法机关之一,总席位69个,作为各政府在联邦中的代表,是德国联邦制国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联邦州政府依据《基本法》,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欧盟事务。联邦参议院没有选举任期,是一个连续的国家权力机关,党派比例随着邦议会的选举而变化;而联邦议院则是任期不连续的国家权力机关,每4年重新选举一次。

德國聯邦參議院
Deutscher Bundesrat
种类
种类
领导
議長
结构
议员69
政党
基民盟/基社盟
自由民主党
德國社會民主黨
左翼党
联盟90/绿党
会议地点
Preußisches Herrenhaus,柏林
网址
Bundesrat
位於柏林的德國联邦参议院
系列条目
德國政治
其他国家·图集
Portal:政治

簡介

每個州依其人口多寡,可分得3至6席。其中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邦巴伐利亚邦巴登-符腾堡邦下萨克森邦各有六席,黑森邦有五席,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邦薩爾蘭邦汉堡邦不莱梅邦各有三席,其余七个邦各有四席。席位对应票数(參議員的產生基于州政府的執政黨或執政聯盟,如巴伐利亞邦的執政黨是基社盟,則六名參議員皆為基社盟),每个邦内部在表决时的意见必须统一。各邦政府可以指派的參議院代表人數不得超過其席位,這些代表通常會包括16個联邦州的州长(Ministerpräsident)。

對於所有的法案,聯邦政府都必需先向聯邦參議院提出。這些法案分成兩種:

  • 要通過所有和邦相關的法案,都必需得到聯邦參議院同意。[1]
  • 對於所有其他法案,聯邦參議院有權以多數否決,但如果聯邦議院再以多數通過,法案依舊通過。相對的,如果聯邦參議院以三分之二多數否決,則聯邦議院也必需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才能讓法案通過。[2]

联邦参议院议长由各州长轮流担任,每年轮换一次,任期从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联邦参议院议长在国内外礼仪上享有第三高地位,仅次于联邦总统和联邦议院议长。在联邦总统因病或出国访问期间,联邦参议院议长代行联邦总统职务。

德國聯邦參議院議長

  • 1949年-1950年:卡爾·阿諾德北萊茵-威斯伐倫CDU
  • 1950年-1951年:漢斯·埃哈德巴伐利亚CSU
  • 1951年-1952年:辛里奇·威廉·科普夫下薩克森SPD
  • 1952年-1953年:萊因霍爾德·麥爾巴登-符腾堡FDP
  • 1953年-1954年:格奧爾格·奧古斯特·津恩黑森,SPD
  • 1954年-1955年:彼得·阿爾特邁爾莱茵兰-普法尔茨,CDU
  • 1955年-1956年:凱-烏韋·馮·哈塞爾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CDU
  • 1956年-1957年:庫爾特·西夫金漢堡,CDU
  • 1957年-1958年:维利·勃兰特[3],柏林,SPD
  • 1958年-1959年:威廉·凱森不來梅,SPD
  • 1959年-1960年:弗朗茨-約瑟夫·羅德薩爾蘭,CDU
  • 1960年-1961年:弗朗茨·邁耶斯,北萊茵-威斯伐倫,CDU
  • 1961年-1962年:漢斯·埃哈德,巴伐利亚,CSU
  • 1962年-1963年:库尔特·乔治·基辛格,巴登-符腾堡,CDU
  • 1963年-1964年:喬治·迪德里希斯,下薩克森,SPD
  • 1964年-1965年:格奧爾格·奧古斯特·津恩,黑森,SPD
  • 1965年-1966年:彼得·阿爾特邁爾,莱茵兰-普法尔茨,CDU
  • 1966年-1967年:赫爾穆特·萊姆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CDU
  • 1967年-1968年:克勞斯·舒茨,柏林,SPD
  • 1968年-1969年:赫伯特·維希曼,漢堡,SPD
  • 1969年-1970年:弗朗茨-約瑟夫·羅德,薩爾蘭,CDU
  • 1970年-1971年:漢斯·科施尼克,不來梅,SPD
  • 1971年-1972年:海因茨·庫恩,北萊茵-威斯伐倫,SPD
  • 1972年-1973年:阿爾方斯·戈佩爾,巴伐利亚,CSU
  • 1973年-1974年:漢斯·菲爾賓格,巴登-符腾堡,CDU
  • 1974年-1975年:阿爾弗雷德·庫貝爾,下薩克森,SPD
  • 1975年-1976年:阿爾伯特·奧斯瓦爾德,黑森,SPD
  • 1976年-1977年:伯恩哈德·沃格爾,莱茵兰-普法尔茨,CDU
  • 1977年-1978年:格哈德·斯托爾滕貝格,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CDU
  • 1978年-1979年:迪特里希·斯滔布,柏林,SPD
  • 1979年-1980年:漢斯-烏爾里希·克洛澤,漢堡,SPD
  • 1980年-1981年:沃納·澤耶爾,薩爾蘭,CDU
  • 1981年-1982年:漢斯·科施尼克,不來梅,SPD
  • 1982年-1983年:約翰內斯·勞,北萊茵-威斯伐倫,SPD
  • 1983年-1984年: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巴伐利亚,CSU
  • 1984年-1985年:洛薩·施佩特,巴登-符腾堡,CDU
  • 1985年-1986年:恩斯特·阿爾布雷希特,下薩克森,CDU
  • 1986年-1987年:霍爾格·伯爾納,黑森,SPD
  • 1987年-1987年:沃爾特·沃爾曼,黑森,CDU
  • 1987年-1988年:伯恩哈德·沃格爾,莱茵兰-普法尔茨,CDU
  • 1988年-1989年:比約恩·恩格霍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PD
  • 1989年-1990年:瓦尔特·莫波尔,柏林,SPD
  • 1990年-1991年:亨寧·福舍勞,漢堡,SPD
  • 1991年-1992年:阿爾弗雷德·戈莫爾卡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CDU
  • 1992年-1992年:伯恩特·塞特,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CDU
  • 1992年-1993年:奥斯卡·拉方丹,薩爾蘭,SPD
  • 1993年-1994年:克勞斯·韋德梅耶,不來梅,SPD
  • 1994年-1995年:約翰內斯·勞,北萊茵-威斯伐倫,SPD
  • 1995年-1996年:埃德蒙德·斯托伊贝,巴伐利亚,CSU
  • 1996年-1997年:埃爾溫·托伊費爾,巴登-符腾堡,CDU
  • 1997年-1998年:格哈特·施羅德,下薩克森,SPD
  • 1998年-1999年:汉斯·艾歇尔,黑森,SPD
  • 1999年:罗兰·科赫,黑森,CDU
  • 1999年-2000年:庫特·比登科普夫萨克森,CDU
  • 2000年-2001年:库特·贝克,莱茵兰-普法尔茨,SPD
  • 2001年-2002年:克劳斯·沃维雷特,柏林,SPD
  • 2002年-2003年:沃爾夫岡·波姆薩克森-安哈特,CDU
  • 2003年-2004年:迪特·奧爾索斯图林根,CDU
  • 2004年-2005年:马蒂亚斯·普拉策克勃兰登堡,SPD
  • 2005年-2006年:彼得·哈利·卡斯特森,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CDU
  • 2006年-2007年:哈拉爾德·林斯托夫,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SPD
  • 2007年-2008年:歐勒·馮·伯思特,漢堡,CDU
  • 2008年-2009年:彼得·米勒,薩爾蘭,CDU
  • 2009年-2010年:延斯·伯恩森,不來梅,SPD
  • 2010年-2011年:汉内洛蕾·克拉夫特,北萊茵-威斯伐倫,SPD
  • 2011年-2012年:霍斯特·泽霍费尔,巴伐利亚,CSU
  • 2012年-2013年:溫弗里德·克瑞特許曼,巴登-符腾堡,Grüne
  • 2013年-2014年:斯特凡·魏爾,下薩克森,SPD
  • 2014年-2015年:福尔克·布菲耶,黑森,CDU
  • 2015年-2016年: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薩克森,CDU

相關

参考文献

  1. Decisions on consent bills
  2. Involvement in objection bills
  3. 隸屬SPD,來自柏林的奧托·蘇爾在1957年7月當選參議院議長,卻在任期前的1957年8月逝世。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