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欣
愉欣(英語:,代號:R37)是香港沙田區議會下轄的選區,於2003年設立,現任區議員為沙田社區關注社成員勞越洲。
愉欣 Yu Yan | |
---|---|
沙田區議會選區 | |
代號 | R37(2019年-) R35(2015年-2019年) R33(2003年-2015年) |
範圍 | 沙田第一城站以東屋苑及周邊鄉村 |
人口 | 18,617[1] |
選民人數 | 10,862[2] |
區議員 | 勞越洲 |
政黨 | 沙田社區關注社 |
投票站 | 林大輝中學 |
範圍
現時選區範圍包含亞公角漁民新村、插桅杆、芙蓉泌、觀音山、梅子林、牛皮沙、小瀝源、多石、欣廷軒和愉翠苑,其中愉翠苑佔整區人口的大約六成。名稱由第一城站以東的愉翠苑和欣廷軒各取首字而成,與其相鄰的選區有水泉澳、王屋、愉城、第一城、帝怡、廣源以及、廣康,而鄉郊一帶則與黃大仙區和西貢區連接,投票站設於林大輝中學。
沿革
欣廷軒和愉翠苑於2001年落成,帶動人口增加,由於遠離以石門為主的碧湖選區,故以兩個屋苑為中心分拆出新選區,並且包括亞公角漁民新村、插桅杆、芙蓉泌、觀音山、梅子林、牛皮沙、小瀝源、多石等鄉村地帶。
2003年區議會選舉,本區吸引到民主黨前區議員周偉東與公民力量姚嘉俊爭奪,最終姚嘉俊以1,136票勝出,多於周偉東的901票。
2007年區議會選舉,周偉東轉往王屋選區參選,結果該次選舉由公民力量姚嘉俊以2,188票多於獨立人士林致興的633票。
2011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估算約16,541人[3],其中有8,470位選民[4],議席由公民力量成員姚嘉俊,公民黨成員周耀康爭奪,最終姚嘉俊以2,737票擊敗周耀康勝出[5]。2014年2月12日新民黨與公民力量結盟,姚嘉俊亦跟隨加入。
2015年區議會選舉,人口估算約18,197人[6],其中9,486位是選民[7],姚嘉俊在未有其他對手下自動當選。
2019年區議會選舉,姚嘉俊被前公民力量黨友,獲民主派推薦的勞越洲挑戰,勞上屆參選松田選區後,被招攬為風雲計劃成員之一,由建制派身份轉投泛民主派,結果成功集中民主派以過千票之差擊敗姚嘉俊。
歷屆議員
屆別 | 議員 | 政治聯繫 |
---|---|---|
2004年-2007年 | 姚嘉俊 | 公民力量 |
2008年-2011年 | ||
2012年-2015年 | 公民力量→公民力量/ 新民黨 | |
2016年-2019年 | 新民黨/公民力量 | |
2020年-2023年 | 勞越洲 | 沙田社區關注社 |
歷屆選舉結果
政党 | 候选人 | 票数 | % | ± | |
---|---|---|---|---|---|
新民黨/公民力量 | ①. 姚嘉俊 | 3,578 | 43.27 | -32.30 | |
民主動力/沙田社區關注社 | ②. 勞越洲 | 4,691 | 56.73 | +38.14 | |
多数票 | 1,113 | 13.40 | -27.74 |
政党 | 候选人 | 票数 | % | ± | |
---|---|---|---|---|---|
新民黨/公民力量 | 姚嘉俊 | 自動當選 | 不適用 | 不適用 |
政党 | 候选人 | 票数 | % | ± | |
---|---|---|---|---|---|
公民力量 | ①. 姚嘉俊 | 2,737 | 75.57 | -1.99 | |
公民黨 | ②. 周耀康 | 885 | 24.43 | 不適用 | |
多数票 | 1,852 | 51.14 | 不適用 |
政党 | 候选人 | 票数 | % | ± | |
---|---|---|---|---|---|
公民力量 | ①. 姚嘉俊 | 2,188 | 77.56 | 不適用 | |
無黨派 | ②. 林致興 | 633 | 22.44 | 不適用 | |
多数票 | 1,555 | 55.12 | 不適用 |
參考資料
- (PDF). [2019-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04).
- (PDF). [2019-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20).
-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31).
-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8).
-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5-09-22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8).
-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5-09-25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