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尿布

戀尿布英語:或nappy fetishism)是指在生理上並無排泄上的疾病問題或障礙,卻有包尿布的需求或習慣的現象。現今社會此稱現象為戀尿布癖亦或稱為尿布主義(Diaperism)。戀尿布癖為戀物癖的一種,有此種癖好的人則被稱為「戀尿布者」(英語:)。

戀尿布者會經由在尿布中撒尿或是排便而得到快感,而普遍的戀尿布者會瞞著家人偷偷的穿成人紙尿褲或嬰兒紙尿褲,因為此種行為目前尚未被現今世界上的主流道德觀所認同。

戀尿布者對尿布漏尿次文化的喜愛被視為愛好尿布團體的一種另類產物。然而,戀尿布的行為與漏尿癖或是遺糞癖的行為特徵有些不同,不過目前對於戀尿布者的相關臨床研究並不多見,所以目前與變態心理學相關的研究文獻中較少被提及或注意到。另外較值得注意的是,現今已經逐漸被社會所接受、尊重的同性戀,也曾被歸類在性慾倒錯過,直到西元二十世紀1974年。由此可見,「變態」的行為論定是隨著社會的價值觀在改變的。

戀尿布者穿著尿布的行為對於現今的社會大眾而言令人無法想像,甚至會對於其行為者投以異樣眼光,原因在於社會大眾時常將行為異常者聯想為成其人格也勢必異常。但其實現今普遍大眾對戀尿布者的負面觀感,其實有部分是來自於社會上錯誤且不具專業性的報導和分析所致。 一般而言只要不影響到他人,這種穿成人紙尿褲或嬰兒紙尿褲的返童依賴行為是不觸法的[1]。 有許多成年較有經驗的戀尿布者,喜爱收藏和使用某些特定款式的紙尿褲、布尿布或是裝飾用的尿布兜來进行穿戴,从中获得極大的满足感甚至是產生性快感,以解除日益增加的龐大且繁重的工作及社交上的社會压力。

不論是在歐美還是亞太,現今在世界各地这样的爱好者男女皆有,而且年龄層相差甚大,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七十多岁的老人。包含小學生或中學生以上等。

戀尿布主要行為分類

雖然戀尿布者主要的特徵是對已經無實際生理上需求的尿布感到興趣,不過其行為仍然會因戀尿布者的嗜好而有細部的差別。戀尿布者主要分為成人嬰兒(Adult Baby)尿布愛好者(Diaper Lover)這兩種,故又稱為AB/DL。

成人嬰兒(Adult Baby) 此種習慣的戀尿布者會將自己視為襁褓期的幼兒,無論言行舉止甚至是服裝外貌,都會盡可能的表現得像幼兒。所以此種習慣的戀尿布者不單只是較一般人多穿尿布而已,而是全身的打扮都十分的特殊。此種戀尿布者甚至會要求自身的性伴侶一同扮演,不過主要是要求其性伴侶扮演照顧幼兒的角色(如扮演父親或母親),使戀尿布者可以享受並沉浸在如同襁褓期幼兒受到關懷及照顧的氛圍中。

尿布愛好者(Diaper Lover) 而此種戀尿布者較前者最大的不同便是在打扮上和思維上並不會將自己視為幼兒。此種戀尿布者較前者著重於尿布的使用而非視尿布為嬰幼兒的象徵,相對的,則是視尿布為服裝或日用品的一種,所以在穿著尿布時並不會刻意再穿上幼兒樣貌的服裝或是做出如同幼兒的言行舉止。尿布愛好者(Diaper Lover)較常會享受在穿尿布時可以任何時候及狀況下不被發覺且毫不猶豫撒尿排泄,也因為如此,一般此種戀尿布者較前者比較不會刻意顯露出自己所穿著的尿布給其他人看到,為了可以在不被週遭的人側目的情況下若無其事的一邊從事手邊的工作一邊大小便,就像是自己穿尿布的行為已被大眾視為一種可接受的日常行為中的一部份。如此便使得有些尿布愛好者(Diaper Lover)養成了每天無時無刻的使用尿布的日常作息,不過對這些戀尿布者而言,他們多半並不覺得其生活模式有何不妥。

雖然基本上戀尿布者可概括分為以上兩種類型,但是,也有的戀尿布者其實多半都具備上述兩種二元情格,只是會在某些狀況下會偏向其中一方以配合日常作息或伴侶需求。例如在家中時常扮演嬰兒的成人嬰兒(Adult Baby),會為了工作職業或是參與社交聚會而隱藏自身穿著尿布的事實,變為尿布愛好者(Diaper Lover)並在家中以外的場合默默的享受自身失禁的特殊快感。 然而,由於戀尿布者穿著及依存尿布的原因不盡相同,所以對於戀尿布者從事上述行為所獲得的愉悅感也不一致,有些戀尿布者單純只為心靈上的安全感,但亦有些戀尿布者甚至會為此產生性高潮。

大眾對戀尿布癖的刻板印象

雖然對尿布仍有使用習慣確實不是現代正常成年人應有的行為,不過一般的社會大眾往往對於這種「突出」行為,在尚未查證前給予此行為錯誤且有些汙名化的刻版印象。

戀童癖

其中幾種最常出現的就是對於戀尿布者為戀童癖,然而戀尿布者雖然有些人將自己視作為幼兒,不過,這些人只有在受到呵護時才會感到滿足或是性亢奮[2]

皆與情色事物有關

雖然許多戀尿布者會在穿著尿布時感到性亢奮,甚至使得許多戀尿布者為尋求性快感而穿著尿布,但也有不少戀尿布者在穿著尿布時並不會感到所性奮,取而代之的則是在穿著尿布時而有安全感。

吸毒者

此一說起因乃自於公家機關的反毒宣導標語,「拉K一時,尿布一世。」[3][4],在公家機關大力宣導後,而使得普遍民眾對於學齡前幼兒及高齡老人兩者以外所使用尿布者,都會與吸毒產生下意識性的連結。也因此多半不知情的民眾見到戀尿布者,便會認為其必曾經或時常吸毒所致[5][6][7],而對戀尿布者產生不當的連結及認知[8][9],並使戀尿布者受到歧視及不合理的消費。

現今的戀尿布者

雖然現今主流的社會主流的道德觀仍未允許一般人有如此特殊的嗜好,但這些戀尿布者中仍然有一部份的人並未因此嘗試端正自身的行為,相反的,而是以持續隱藏或是向他人透漏的方式使自己的嗜好可以不被干擾得繼續維持下去,而像這樣已將包尿布的行為視為一種生活常態的戀尿布者將有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有可能是一輩子。但是戀尿布者的本身穿著尿布的行為並不會危害社會大眾、或是如社會刻板印象中的那麼糟糕,因此在隨著社會風氣逐漸的開放以及網路日漸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戀尿布者在網路上創立網站並表達自己的嗜好甚至與其同好互動交換經驗,同時也致力於向一般大眾講解,以使社會大眾消去一些對其錯誤的印象,使社會能對戀尿布者有正確的了解和給予戀尿布者們尊重。而此類型的網站以歐、美等國居多,相對在民風較為保守的亞洲並不常見,不過仍然有少數的網站存在,而且有為數不少的同好登入網站討論。

參考文獻

  1. Thomas John Speaker, Psychosexual Infantilism in Adults: The Eroticization of Regression. Columbia Pacific University. pg 81. Available from: DPF, Sausalito, CA 94965.
  2. . wikiHow. [2018-01-01] (中文).
  3. 反毒大本營管理單位. . 海報--拉K一時 尿布一世(2013版). 2013-09-05 [2017-12-30].
  4. 陳名揚. . 2013-12-19 [2017-12-30].
  5.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 ETtoday新聞雲. [2017-12-30] (中文(台灣)‎).
  6. . 蘋果日報. [2017-12-30] (中文(台灣)‎).
  7. . m.ltn.com.tw. [2017-12-30].
  8.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 ETtoday新聞雲. [2017-12-30] (中文(台灣)‎).
  9.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7-12-30]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