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你好好的

是2016年一部由西亞·夏拉克執導、喬喬·莫伊絲改編自自己2012年同名小說的英美浪漫愛情電影[2][5]。電影由艾米莉亞·克拉克山姆·克萊弗林珍娜·科爾曼查爾斯·丹斯珍妮特·麥提爾布蘭登·柯伊爾共同演出。這部電影於2016年6月3日在美國首映,儘管評價褒貶不一,但全球票房達到2.08億美金[4][6]

遇見你之前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西亞·夏拉克
监制凱倫·羅森菲爾德
艾莉森·歐文
剧本喬喬·莫伊絲
原著遇見你之前
喬喬·莫伊絲作品
主演艾米莉亞·克拉克
山姆·克萊弗林
配乐克雷格·阿姆斯特朗
摄影瑞米·艾法瑞辛
約翰·威爾遜
制片商新線影業
米高梅
Sunswept Entertainment
片长110分鐘[1]
产地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6年6月3日 (2016-06-03)

  • 2016年6月17日 (2016-06-17)

  • 2016年7月14日 (2016-07-14)
发行商華納兄弟
预算2000萬美元[3]
票房2.08億美元[4]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香港
臺灣

劇情

露伊莎·克拉克(艾米莉亞·克拉克 飾)是個開朗外向的25歲女孩,她的一家都是工薪階層家庭,他們一起生活並互相支持。在她被工作了六年的咖啡店解僱後,機緣下成為了一位看護,負責照料威爾·崔納(山姆·克拉弗林 飾)。威爾曾是個成功的年輕企業家,曾活躍於各種運動,但自兩年前的摩托車意外後引致全身癱瘓。露伊莎對照顧別人並沒有任何經驗,但威爾的母親相信她活潑的個性會有助威爾燃起鬥志。威爾只會花時間跟照顧他的護士納森(史提夫·皮科克 飾)在一起,納森得知威爾由於脊髓受損,他永遠也不能康復。納森協助他一切物理上的事情,例如移動、運動和穿衣。

威爾因為再也不能過著積極的生活而變得憤世嫉俗及沮喪,他最初總以冷漠和輕視的態度來應付露伊莎的熱情。兩星期後,威爾探訪他從前的挈友魯伯特跟前女友艾莉西亞,二人表示他們訂婚了。回家後,威爾憤怒得把梳妝台上的所有照片全部粉碎掉,翌日露伊莎試圖把照片修復,導致二人之間發生口角。翌日,威爾要求露伊莎跟他一起看一部帶有字幕的電影,她接受這提議。不久,露伊莎跟威爾的關係越來越接近,繼而成為好友,二人每天都談天;她知道威爾的文化及世界觀,以及交遊廣闊。相比之下,露伊莎的生活很簡單,沒有很多的興趣和嗜好,也沒有遠離家人。她有一個穩定但不貼心的男朋友帕翠克(馬修·路易斯 飾),他熱愛馬拉松並正在參加挪威的維京鐵人三項賽訓練當中,他經常需要都在跟她共度時光與愛好之間作出抉擇。威爾敦促露伊莎要開闊視野,並告訴她指她自己有責任盡一切可能充分地過活。

在某次威爾患病期間納森照顧他時,露伊莎留意到威爾先前企圖自殺而傷痕累累的手腕。某次,露伊莎無意中聽到威爾父母的對話,得知他給予父母6個月的時間,6個月後他們必須答應帶著他飛往瑞士接受安樂死的安排。威爾拒絕接受依賴別人、身體上的疼痛與沒有任何希望的殘障生活,為的只是恢復原本的自己,然而他也明白這是不可能的事,於是要求父母成全他最後的心願。露伊莎得知後希望能改變他的主意,她暗自下定決心要改變威爾,她組織了各種旅行和探險活動,向威爾表達儘管其殘疾的狀況,生存仍然是值得的。威爾對露伊莎的計劃逐漸變得開懷及更多溝通。露伊莎、威爾及護士納森踏上了一段富有生命意義的冒險之旅,三人參與觀賞賽馬活動,然而中途卻發生了小插曲讓該旅程顯得不完美。儘管如此,露伊莎跟威爾欣賞了莫扎特音樂會。威爾後來決定出席艾莉西亞的婚禮,並邀請露伊莎一同出席。婚禮上,露伊莎與威爾享受著衣著端莊賓客們的注目,而露伊莎從新娘的教母那裡得知,威爾其實曾是艾莉西亞最合適的男孩。

威爾到露伊莎的家出席她的生日會,期間威爾得知露伊莎的父親在一次槓桿收購中失去了工作,而碰巧該次收購是由威爾的一位年輕同事組織的。不久後,露伊莎的父親獲得由威爾家族擁有的斯托特福城堡(Stortfold Castle)維修工作部主管的工作,露伊莎意識到威爾正試圖協助她向外闖。漸漸地,露伊莎跟威爾彼此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讓帕翠克嫉妒萬分,更使他與露伊莎的長期關係裡出現問題,導致二人最終分手。

在一次豪華的毛里求斯小島旅行期間,威爾再次感染肺炎,在納森的幫助下,威爾告訴露伊莎指他仍然打算進行安樂死。他希望露伊莎過著充實的人生,而非跟他過下半生。在他們的最後一站模里西斯,威爾向露伊莎指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很特別,但他不能忍受坐在輪椅上生活。威爾坦白他的堅持,他要求露伊莎陪伴他到瑞士,跟他在一起度過其最後的時光。知道這決定的露伊莎傷心欲絕,當她想到自己見證威爾的去世便非常心痛,餘下的旅途中她便沒有再跟威爾說話。她在抵達倫敦後通知威爾父母便立即離開並乘公車回家。

回到家中,露伊莎的父親說服她去找威爾,她發現威爾經已離開當地前往瑞士,所以她決定獨自趕往那裡,跟威爾一起共度他最後的時光。

在威爾去世後幾星期,露伊莎正身處於巴黎,在威爾最喜歡的咖啡店中重讀著威爾留給她的那封信。威爾於信中鼓勵她尋找一家特定的香水店,並留下一筆金錢讓她繼續學業及追隨她的夢想,最後以「好好活下去」作結。

演員

演員角色
艾米莉亞·克拉克露伊莎·克拉克
Louisa Clark[7]
山姆·克萊弗林威爾·崔納
William Traynor[7]
珍娜·科爾曼卡崔娜·克拉克
Katrina Clark[8]
查爾斯·丹斯史蒂芬·崔納
Steven Traynor[8]
珍妮特·麥提爾卡蜜拉·崔納
Camilla Traynor[9]
馬修·路易斯帕翠克
Patrick[10]
布蘭登·柯伊爾伯納·克拉克
Bernard Clark[10]
凡妮莎·寇比艾莉西亞·杜瓦
Alicia Dewar[10]
班·洛伊德-休斯魯伯特·費許威特
Rupert Freshwell[10]
史提夫·皮科克納森
Nathan[11]
薩曼莎·斯畢洛喬絲·克拉克
Josie Clark[10]
喬安娜·拉姆利瑪莉·羅林森
Mary Rawlinson[12]

製片過程

2014年4月2號,宣布西亞·夏拉克將會執導這部電影[13]。2014年9月2日,艾美莉·克拉克山姆·克拉弗林出演電影[7]。2015年3月24日,史提夫·皮科克加入演出[11]。2015年4月2日,珍娜·科爾曼查尔斯·丹斯加入演出[8] 。2015年4月9日,詹妮特·麥克蒂爾加入演出[9]。2015年4月10日,布蘭登·柯伊爾馬修·路易斯薩曼莎·斯皮羅凡妮莎·寇比本·勞埃德·休斯加入演出[10]

電影拍攝

電影主要的拍攝時間從2015年4月開始,並於2015年6月26日結束[14][15]。這部電影的拍攝地點有彭布羅克郡、威爾斯、馬略卡島、西班牙以及模里西斯[16]

發行

2014年7月,宣布電影將於2015年8月21日上映[17]。2015年5月,上映日延至2016年6月3日[18],而2015年11月時,日期又提前改為2016年3月4日[19]。2016年1月再次推遲電影上映時間到2016年6月3日。

迴響

票房

我就要你好好的在北美的票房為5,624萬美元,在其他國家則高達1.52億美元,票房總收入為2.08億美金,而電影預算則是2,000萬美金[4]

在北美地區,於2016年6月3日同日上映的電影除了我就要你好好的外,還有《流行巨星:永不停歇》以及《忍者龜:破影而出》一同競爭。《我就要你好好的》在首映周末預計能於2,704間影院開出1,500萬美金的票房[20],而在星期四晚上的試映共得了140萬美金票房,首映當天票房則是780萬美金[21]。這部電影在首映周末票房排行榜上排名第三,票房總額為1,830萬美金,僅次於《忍者龜:破影而出》(3,530萬美金)與《X戰警:天啟》(2,230萬美金)[22]

台灣方面,首週三天票房為新台幣2400萬元[23];次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6900萬元[24];第三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1.04億元[25];最終全台票房為新台幣1.33億元[26]

評價

我就要你好好的這部電影的評價有好有壞。這部電影在爛番茄影評網上的評分為56%,共有171則評論,平均評分為5.53/10。該網站的核心評論是:「我就要你好好的這部電影因艾米莉亞·克拉克和山姆·克萊弗林之間動人的情愫吸引了觀眾,但卻不足以彌補對敏感議題不得體的處理。」[27]而在Metacritic評分網上,這部電影在100分中拿到了51分的成績,共有36則評論,普遍表示褒貶不一[6]CinemaScore對觀眾們做的民意調查中顯示這部電影在A+到F的等級中得到A等[28]

獲獎

獎項 類別 獲獎者 結果 參考來源
第43屆人民選擇獎 Favorite Dramatic Movie 《我就要你好好的》 獲獎 [29]
2016年青少年選擇獎 Choice Movie: Liplock 艾美莉·克拉克山姆·克拉弗林 提名 [30]

爭議

這部電影已遭受許多身心障礙權益運動的反彈,因他們認為電影中隱藏了一個訊息,殘疾人是家人和照顧者的包袱,並宣稱此電影倡導與其讓他們成為負擔,不如提早結束自己生命[31]。他們認為電影鼓吹身心障礙者自殺,使他們的親人可以「活得沒有負擔」[32][33]。#MeBeforeEuthanasia這項抵制電影的活動由英國殘疾名人Liz Carr, Penny Pepper[34],和Cherylee Houston[35][36],以及來自Not Dead Yet在美國的活動家Dominick Evans和Emily Ladau所領導[37]。美國的抗議活動發生在洛杉磯,紐約市,波士頓,科羅拉多州和德克薩斯州,亞特蘭大,巴爾的摩,康涅狄格州,羅切斯特,舊金山和全國各地。這部電影在澳大利亞也受到嚴重抗議[38]

參考文獻

  1. .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6-04-21 [2016-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3).
  2. Gant, Charles. . Screen Daily. 2016-05-24 [2016-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3. Riley, Jenelle. . Variety. [2016-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6).
  4. . Box Office Mojo. [2016-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7).
  5. . The Emory Wheel. [2016-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6. . Metacritic.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8).
  7. Fleming, Mike. . Deadline. 2014-09-02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5).
  8. Fleming, Mike. . Deadline. 2015-04-02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9. Ford, Rebecca. .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4-09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7).
  10. Ford, Rebecca. .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7).
  11. Justin Kroll. . Variety. 2015-03-24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12. Sarah Doran. . Radio Times.com. 2016-03-29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13. Fleming, Mike. . Deadline. 2014-04-02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14. Jocelyn McClurg. . Usatoday.com. 2015-02-26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6).
  15. . Ssninsider.com.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16. Thorpe, Vanessa. . The Observer. Guardian Media Group. 2016-05-22 [2016-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5).
  17. . Deadline. 2014-07-16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5).
  18. Busch, Anita. . Deadline. 2015-05-14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19.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 [2015-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4).
  20. . TheWrap.com. [2016-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21.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com. 2016-06-03 [2016-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22.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com. 2016-06-05 [201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23. . 蘋果日報. 2016-06-24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24. . 蘋果日報. 2016-07-01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25. 張哲鳴. . 蘋果日報. 2016-07-08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26. 陳斌全總編輯. (PDF) 初版. 臺北市: 國家電影中心. 2017-12: p.36–p.125 [2018-03-10]. ISBN 978-986-91399-9-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6-12).
  27. . Rotten Tomatoes.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28. . deadline.com. [2016-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7).
  29. . Deadline. 2016-11-15 [2016-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2).
  30. Vulpo, Mike. . E!. 2016-05-24 [201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5).
  31. . The Guardian. [2016-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3).
  32. . DisabilityNewsService. [2016-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0).
  33. . The Independent. [2016-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1).
  34. . The Guardian. [2016-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35. . TheMirror. [2016-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8).
  36. Elyse Wanshel Associate Editor, Good News. . The Huffington Post. 2016-06-10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2).
  37. .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30).
  38. .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