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坛

戒坛又名戒台,是中国汉传佛教传授戒律的地方,授戒之后,代表出家者正式成为僧尼。[1]

词源学

“坛”源自古印度“曼陀罗”,《资持记》上说:“法毁尊持,常地莫行,如持秘咒,必结坛场”。[1]在古印度建戒坛时,常常是在寺院的东南方。[1]

沿革

根据《释氏要览》记载,中国三国魏国嘉平正元年间(249年256年),昙柯迦罗洛阳建立“大僧羯磨”。[1]南朝永明年间(483年493年),吴地(今江苏省浙江省等)建立戒坛。[1]唐朝初年,南山律师灵感寺建立戒坛。[1]唐朝道宣和尚著有《戒坛图经》一卷,流传至今。[1]

建筑形式

戒坛是汉传佛教寺院建的大坛场,地点较高,台子也较高,是僧尼受戒的地方。[1]禅宗律宗寺院,戒坛前都立着石碑一方,石碑上刻有“禁荤酒入山门”,石碑名叫“戒坛石”。[1]

参考文献

  1. 张驭寰 2012a, p. 94.

来源书目

  • 梓岩 (编). . 安徽省合肥市: 黄山书社. 2012. ISBN 978-7-5461-3146-7.
  • 张驭寰. . 北京市: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a. ISBN 978-7-5154-0118-8.
  • 张驭寰. . 北京市: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b. ISBN 978-7-5154-0135-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