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標準船

日本的戰時標準船很多在二戰後都成為防波堤

戰時標準船()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運輸船,其角色相等於美國在二戰時建造的自由輪

建造原因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後由於其運輸船經常被美國潛艇擊沉,尤其到了1943年後情況更嚴重,已令日本不能把從各佔領區得到的資源運回日本,為了補充損失以維持其海上航線不被中斷,故提出要建造「戰時標準船」,戰時標準船被分成運普通貨物的貨船,運礦砂船和運油船,當中以運油船噸位最大,超過10,000噸並稱為TL船,日本前後提出過4次建造戰時標準船的計劃,但祇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及少量的第三次型能開工建造,總共建造了一千多艘。

戰時標準船的以利於大量生產和節約材料為優先,故大幅簡化船隻結構,在速度和鋼材品質等方面都要下降,由於使用劣質鋼材建造,故船隻使用壽命祇有三年而發動機祇有一年,使用期間更是故障甚至事故不斷,故被稱為"轟沉型",二戰後很多都成為防波堤。

使用國家

相关條目

  • 自由輪

參考資料

  • 舊日本陸海軍航空母艦全集(第二冊),叢丕,<<戰艦>>雜誌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