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德·霍华德

托德·霍华德英語:,出生于1970/1971年)是一位美国电子游戏设计师、总监和制作人。[1]他目前在贝塞斯达游戏工作室担任总监和执行制片人,在那里他领导了《辐射》和《上古卷轴》系列的制作。

托德·霍华德
Todd Howard
2010年的霍华德
出生1970/1971年(49–50岁)[1]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Lower Macungie Township
国籍美国
母校威廉與瑪麗學院
职业电子游戏设计师, 总监, 制作人
雇主贝塞斯达游戏工作室
知名于上古卷轴》, 《辐射

2009年,《GamePro》杂志将霍华德评为过去20年里「最具影响力的20大游戏人物」之一。[2]他还被IGN评为「百大史上最佳游戏创造者」之一。[3]

早年生活

托德·霍华德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Lower Macungie Township。[4]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电脑,特别是电子游戏产生了兴趣。[5]《巫术》和《创世纪III:出埃及记》是他未来游戏的灵感来源。 他于1989年毕业于埃梅厄斯的Emmaus高中。1993年,他毕业于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的威廉與瑪麗學院,尽管他想创造电子游戏,但在那里他主修工程和金融专业,后来他表示「这似乎是完成学院学业最简单的途径」。

在玩了《Wayne Gretzky 曲棍球》后,霍华德向每天上下学途中都会路过的贝塞斯达软件公司办公室申请工作机会。他被拒绝了,并被告知他需要先完成学业。完成学业后,他回到贝塞斯达找工作,但又被拒绝。[5]

职业生涯

贝塞斯达软件

霍华德于1994年加入贝塞斯达软件公司。[6]他在贝塞斯达的第一个游戏开发工作是作为《终结者:未来冲击》和《天网》的制作人和设计者,接着是1996年发布的《上古卷轴II:匕首雨》的游戏设计。他是1998年发售的《上古卷轴冒险:红卫》的项目负责人和设计者。 霍华德是《上古卷轴III:晨风》的项目负责人和设计师,也是后续资料片的设计者。他领导了《上古卷轴IV:湮没》及其所有的追加下载内容(DLC)。 在这之后,他是《辐射3》的游戏总监兼执行制片人。[7][8]他说,贝塞斯达的《上古卷轴》系列游戏的哲学是允许人们「在另一个世界中过另一种生活」。[9]

《辐射3》的工作完成后,他回到上古卷轴系列,领导系列第五部游戏《上古卷轴V:天际》的开发,游戏于2011年11月发售。霍华德也是《辐射4》的总监。[10][11]他是贝塞斯达游戏工作室第一款手机游戏《辐射:避难所》的执行制作人,该游戏在2015年E3展会上宣布发布。

演讲者

霍华德经常在业内活动和杂志采访中发表演讲。他的游戏曾在《新闻周刊》、CNN、《今日美国》和《今日秀》中被着重介绍。

他在2009年的D.I.C.E.峰会上与开发者交谈,分享了他游戏开发的三条规则:[12]

  • 伟大的游戏是玩出来的,而不是制造出来的。「你可以拥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设计文档,一旦玩这个游戏,你就会改变其中的90%。」
  • 保持简单。「做一件真正好的事情需要时间,比你想象的要多。 简单的系统共同作用,创造出玩家可以欣赏的复杂性。」
  • 定义体验。「不要通过一系列要点来定义你的游戏... ... 用你希望人们拥有的体验来定义它。」

2012年的D.I.C.E.峰会上,霍华德作为主旨发言人回归。[13]他认为,开发商应该忽略统计数据和现有用户群(装机量),遵循他们制作游戏的激情去制作游戏,他表示「如果现有用户群(装机量)真的很重要,那么我们所有人都该去做桌游,因为我们有很多桌子」。[14]

作品

年份 标题 角色
1995年 终结者: 未来冲击 制作,额外设计
1996年 天网 制作,设计
上古卷轴II:匕首雨 额外设计
1998年 上古卷轴冒险: 红卫 项目负责人,设计,写作
2002年 上古卷轴III:晨风 项目负责人,原创概念
2003年 上古卷轴 III:血月 执行制作人
2004年 上古卷轴旅行:Shadowkey
2006年 上古卷轴IV:湮没
2007年 上古卷轴IV:战栗孤岛
2008年 辐射3 游戏总监
2011年 上古卷轴V:天际
2015年 辐射:避难所 执行制作人
辐射4 游戏总监
2018年 辐射76

奖项和表彰

霍华德于2012年被美国互动艺术与科学学会评为「最佳游戏总监」。  霍华德是为数不多的其作品获得连续五届年度最佳游戏奖的开发者之一:包括作品《上古卷轴III:晨风》,《上古卷轴IV:湮没》,《辐射3》,《上古卷轴V:天际》和《辐射4》。[15]

参考文献

  1. Musgrove, Mike. . The Washington Post. 2005-08-15 [2018-07-04].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美国英语).
  2. . Bethblog.com. 2009-05-07 [201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2).
  3. . IGN. [201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4. Callahan, Marion. . The Morning Call. 2008-10-28 [2018-08-29].
  5. Hanson, Ben. . 2011-01-13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6. . Game Informer (YouTube). 2011-11-29 [2018-12-12].
  7. Remo, Chris. . Gamasutra. 2008-10-13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8).
  8. . GameSpot. 2007-08-02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9).
  9. Howard, Todd.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4).
  10. Hussain, Tamoor. . GameSpot. 2015-06-03 [2015-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11. . Bethesda Softworks. 2015-06-15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12. Totilo, Stephen. . MTV. 2009-02-20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13. . GameSpot.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8).
  14. Remo, Chris. . Gamasutra. 2009-02-20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15. Grandstaff, Matt. . Bethesda Blog. 2014-05-12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