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轮幼虫
担轮幼虫(英文trochophore,发音为/ˈtrɒkɵfɔər/,也可写为trocophore)是一种可以自行游动的海洋生物的幼虫,属于一种浮游生物,它们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这一时期的幼虫,经过变态发育,最终会变成成虫。[1]
形态结构
担轮幼虫体形类似陀螺,身上有纤毛环轮,顶部还有鞭毛。这些纤毛有两个作用:1、通过快速移动纤毛,在周围创造水涡流,藉此它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移动方向;2、通过控制水流,可以更容易捕获食物。在赤道纤毛环轮附近有开口,而肛门位于底部不断生长的柄部末端。
存在

明视野显微镜下的环节动物Pomatoceros lamarckii(龙介科)担轮幼虫的图像
担轮幼虫是冠轮动物总门下属部分动物的幼虫阶段(之一),包括:
上述这几个门的动物构成了一个进化学上的一个分支,它们的共同祖先很可能存在这担轮幼虫这一生命阶段。
此外,人们发现腕足动物门也存在结构类似担轮幼虫的幼体阶段。而帚虫动物门也存在结构类似担轮幼虫的幼体阶段,但其口器后方存在形态独特的触须。由于部分节肢动物门的动物也存在与环节动物门类似的结构,例如分节段等,因此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认为它们在进化学中是近亲[2] 。然而通过使用基因分析这种现代技术,人们发现节肢动物和其它存在担轮幼虫的动物不在一个分支上[2]。而存在类似担轮幼虫结构的动物,则是在同一条遗传分支上。这些存在担轮幼虫期的动物,现在被归类到冠轮动物总门之下。但也有一些不存在担轮幼虫期的动物,也归在冠轮动物总门之下,例如淡水生寡毛纲[1]。
生命周期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环节动物''Pomatoceros lamarckii''(龙介科)的生长情况图像,其中D至F是担轮幼虫时期。
D - 担轮幼虫早期
E - 担轮幼虫长成
F - 担轮幼虫后期
G - 后担轮幼虫
D - 担轮幼虫早期
E - 担轮幼虫长成
F - 担轮幼虫后期
G - 后担轮幼虫
担轮幼虫是直接从卵孵化而来,担轮幼虫期大约只存在几个小时,然后就会转化为其它形式。例如变成可自由游动的盘面幼虫,或者变成后担轮幼虫,又或者是降落至海底长成幼虫。
参考资料
- (日語) 白山義久編集;岩槻邦男・馬渡峻輔監修『無脊椎動物の多様性と系統』(2000)裳華房;
- (日語) 内田亨,『増補 動物系統分類の基礎』,1974,北隆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