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工业

舊船解體業俗稱拆船業,是將船隻拆毀的工業,大部份的船隻廢料皆可循環再用(泛指鋼鐵船隻)。由於船舶是一種綜合性工業,拆解後的再生資源包括:舊船板約占50%,廢鋼約占32%,銑鐵約占13%,機件約占2%,廢銅、合金銅約占 2%,廢非金屬約占1%。拆船業所帶動的相關行業則包括:鋼鐵業、拖船業、清艙業、瓦斯業、氧氣業、金屬製品業、建築業、運輸業、保險業、銀行業、煉油業、電子業、營建業、估物業等。因為台灣的礦砂含鐵量在20%以下,離含鐵量60%以上才有開發價值的標準差距甚大。因此早期台灣的鋼鐵原料,不是取決於本地的廢鐵,就需仰賴國外進口廢鋼。

在孟加拉的拆船作业
在孟加拉进行的船舶解体作业

繼日本及香港之後,1969年(民國58年)起台灣成為世界第一的拆船王國,並一直擁有此頭銜到1988年(民國77年);今天的印度阿朗孟加拉吉大港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加達尼[1]是拆船工業國家的其中一員,佔全球拆船80%。1988年台灣拆船衰退後,中國大陸接替台灣成為拆船大國,並於1991年成立中国拆船协会,今日中國大陸拆船為政府補貼政策[2]下的重要產業。

世界拆船大王

参考文献

  1.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6420
  2. . [2016-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1).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拆船工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