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

拔罐是一種替代療法,透過產生負壓的罐子吸附在局部皮膚上,使其充血、瘀血或是起泡。主要流行於亞洲地區,但是在東歐,中東和拉丁美洲亦可見。[1][2][3]拔罐會被某些人視為偽科學及江湖醫術。[4][5]

海口,路边攤的拔罐竹杯

拔罐的功能

  1. 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產生充血、瘀血、血管擴張,可以讓血液循環加快;有時也會讓人出汗,加上血液循環可以增加新陳代謝。
  2. 提高免疫力:微血管破裂後產生的溶血現象,會加強免疫系統的吞噬作用。
  3. 舒緩局部問題:若發炎、壓迫等原因造成肌肉、筋膜的組織缺氧、沾黏、痙攣,可以利用拔罐來加強局部循環以舒緩問題。
  4. 紓解疼痛:拔罐會造成皮膚底下的淺層肌肉、筋膜也會被一起拉扯,加上促進血液循環,可以舒緩一些軟組織的疼痛、痙攣。[6]
海口,一名女性接受拔罐子

安全

在安全性的問題方面,目前臨床上操作拔罐比較常見的是抽氣式的真空罐,但若是操作傳統的火罐,最常見的問題其實是燙傷。過往比較有名的就是歌手齊秦臉、背部灼傷的案例。基本上,齊秦所碰到的意外屬於操作上的疏失,若報導無誤,是操作過程中酒精潑灑被引燃所造成的意外。不過,在正常的操作過程中,是否會有燙傷的可能。

2015年《機械技師學刊》所發表的文章,拔火罐的溫度通常介於80~140度之間,若是罐內溫度介於125~150度,則留罐期間內皮膚溫度超過44度的時間會持續150~300秒,這樣的時間很可能會有程度不等的燙傷,但並不會出現更嚴重的細胞凝固性壞死。這樣的研究一方面某種程度上算是確保了拔罐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仍再一次提醒了臨床醫師,需要對拔罐的「初始溫度」訂定明確的操作標準。

此外,曾有疑似拔罐後造成血腫壓迫神經、動脈剝離的個案,這樣的狀況基本上避免在肌肉不豐厚、重要血管位置較淺的部位(主要指頸部)拔罐多可避免。若必須在這樣的部位進行治療,請交由專業的醫療人員評估、操作。[7]

有以下問題,不可拔罐[3]

1.心臟病

2.血友病

3.有全身浮腫症狀

4.全身皮膚病或局部受損,例如皮膚過敏、潰瘍、破裂。

5.極度衰弱、消瘦、皮膚無彈性者

6.高燒不退、抽慉、痙攣者

參考資料

  1. Vashi, Neelam A.; Patzelt, Nicole; Wirya, Stephen; Maymone, Mayra B. C.; Zancanaro, Pedro; Kundu, Roopal V.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07 2018, 79 (1): 1–16. ISSN 1097-6787. PMID 29908818. doi:10.1016/j.jaad.2017.06.159.
  2. Lilly, Evelyn; Kundu, Roopal V.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2-04, 51 (4): 372–379; quiz 379–382. ISSN 1365-4632. PMID 22435423. doi:10.1111/j.1365-4632.2011.05170.x.
  3. 湧表示:. .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 2018-07-04 [2020-09-14] (中文(台灣)‎).
  4. . sciencebasedmedicine.org. [202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美国英语).
  5. Hall, Harriet. . Slate Magazine. 2012-08-21 [2020-09-14] (英语).
  6. M¨uhlherr, Bernhard; Petersson, Holger P.; Weiss, Richard M.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4008-7401-9. doi:10.23943/princeton/9780691166902.003.0008 (美国英语).
  7. . Joiiup. [2020-09-15].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拔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