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飛車

振飛車日语:)是將棋戰法中的兩大分支之一。在序盤時將第二行(後手是第8行)的飛車振至第5行以左作戰,其相反即為居飛車,將飛車留在原定位置第2行(後手是第8行)或配置於其周邊右翼攻擊。振飛車戰法的對手有居飛車也有振飛車,而這兩種情形的戰鬥方式完全不同。前者稱為「居飛車振飛車對抗型」或簡稱「對抗型」,後者則稱為「相振飛車」(互相之意)。此外,必須注意將飛車動至第3行(後手是第7行)的袖飛車和動至第4行(後手是第6行)的右四間飛車並不屬於振飛車。

歴史

雖然振飛車是江戶時代初期就已被使用的古老戰法,江戶中期以後即已滅亡。進入昭和以後讓振飛車復活的是大野源一,大野的弟子升田幸三大山康晴兩巨頭讓振飛車起死回生,讓振飛車再次作為職業棋士的戰法被世人所認識。之後雖然因為居飛車穴熊戰法抬頭,振飛車黨的棋士一時沉潛不起,然而又因為藤井猛四間飛車上開發了藤井系統並奪得龍王寶座,振飛車的時代又再次來臨。振飛車原本就被視為防禦的戰法,但藤井系統卻是攻擊的戰型,可說是「振飛車的革命」。隨後又再2000年代初頭時,因為被稱為「攻擊的中飛車」問候中飛車登場,使得中飛車大為流行,其流行的原因即是居飛車黨將其視為後手也可掌握主導權的戰術而大大採用

近年來不僅因為有広瀬章人横山泰明戸辺誠等年輕的振飛車黨棋士急增,原本是居飛車黨的佐藤康光深浦康市也變得開始會振飛車而擴大了振飛車的勢力,即使現在也正慢慢將居飛車黨的棋士捲入。此外,被稱作將棋界第一人的羽生善治在頭銜戰這種大舞台上,後手時選擇振飛車的情況也增加了許多。

居飛車振飛車對抗型

對手是不移動飛車居飛車時,振飛車方被角交換是大大的扣分(對手不但可以活用手上的角行更可以突破飛車前方),因此通常會關閉角道。但是因為後述的理由,也有不關閉角道的情形。

圍玉通常選擇堅硬的美濃,不過也有選擇更堅固的穴熊的時候。讓對手攻過來而反用對手的攻擊來活用自己的棋子(這裡的活用在日文中是「捌き」,是指下著使棋子被充分利用的將棋用語。譬如說:當將盤上的棋子收到手上可以增加棋子效率時,逼迫進行交換就是一種「捌き」),最後則利用己方王將的堅固程度取勝是振飛車基本的戰鬥方式。因此,棋子的效率、活用程度到底多高,是判斷振飛車形勢很重要的指標。

然而近年來因為居飛車在面對振飛車時採用了左美濃、穴熊(居飛車穴熊ミレニアム囲等與美濃同等甚至更堅固的圍玉來對抗,單純靠活用棋子與反擊已經無法獲勝的情況越來越多。於是,振飛車有時並不採用如同前述的方針。有時反而果敢的置王將於初期位置,連動都不動直接發起攻擊(藤井系統);有時則是強硬的去「捌き」,以壓制試圖圍堅硬圍玉的對手—如此,振飛車已變得具有各種多樣的戰鬥方式。甚至作為達成前述目的,振飛車方不關角道的戰鬥方式也越來越受矚目,根據飛車振到的位置不同,各種定跡也逐漸被開發出來。(可參照角交換振飛車)

由振到的位置細分

振飛車有中飛車四間飛車三間飛車向かい飛車4種,下面又可以再分得更細下去。此外,也有被歸類在奇襲戰法一間飛車

中飛車(振到正中央(第5行)的戰法)
力戦中飛車(問候中飛車)・牛角銀中飛車平目風車英醬流中飛車原始中飛車5五龍中飛車
四間飛車(後手的時候振到第4行的戰法)
藤井系統立石流四間飛車玉頭銀
三間飛車(後手的時候振到第3行的戰法)
石田流早石田升田式石田流鬼殺し中田功XP第二手△3二飛初手▲7八飛
向飛車(振到面對對手飛車位置(後手的時候是第2行)的戰法)
阪田流向飛車メリケン向かい飛車二手損向飛車[1]Direct向飛車[2]

關於圍玉

圍玉通常是美濃或穴熊。

相振飛車

相振飛車(互相之意)是將棋戰型中的一種,指先手和後手互相都以振飛車的陣型進展的戰型。雙方都把飛車移往左翼,也就是「振」,因而得名。

以前大多是在振飛車黨之間或力戰派(指脫離定跡戰鬥)之間出現,近年來也越來越常嘗試應對手的下法以相振飛車應戰的情形,連居飛車黨的棋士也越來越常下。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為了對付藤井系統,越來越多人選擇了相振飛車。以前作為不像定跡的力戰、實力將棋的代表,現在也已逐漸定跡化,不過身為仍在發展中的戰法仍是不變的事實。

由振到的位置細分

如同前面所述,振飛車可分為中飛車四間飛車三間飛車向飛車四類,因此相振飛車的戰型比起相居飛和や居飛車對振飛車還要多樣許多。

中飛車
飛車振至王將初期位置的第5行攻擊,是概念和原理非常易懂的戰型。
原本雖然是很優秀的戰法,但卻有著容易被對手以相振飛車腰斬的情形(比起其他戰法,中飛車離圍玉後的王將更遠很多,因此在相振飛車中被視為不利),因此也有當意識到先手下中飛車時就以相振飛車應戰的情況。
近年來相振飛車中出現了中飛車方將王將移往左側,出現了如「中飛車左穴熊」的下法。
四間飛車
本來就是振飛車中採用數最多的四間飛車在相振飛車中也經常出現。
金無雙主流時代時,因為有點難下所以為數不多。
但是因為很適合對付矢倉,當確認好對手的圍玉後再振到四間的例子也並不少。
三間飛車
大多由後手採用,是相振飛車的代表戰型之一。
金無雙主流時代時一般都組石田流,卻不太適合對付矢倉,現在不將飛車移到上方已變成主流。
於是,現在後手方以三間飛車與穴熊組合使用的情形較多。
向飛車
大多由先手採用,是相振飛車的代表戰型之一。
金無雙主流時代時一般都把飛車移到上方,但現在不移則是主流。
為了做戰的的均衡感,後方也下向飛車應戰的例子也不少,不過和矢倉戰法一樣有著容易陷入千日手的缺點。。

關於圍玉

圍玉有金無雙.美濃.矢倉.穴熊等。

金無雙
以前是作為相振飛車的代表性圍玉而存在。
銀將的位置是被稱作「壁銀(銀將在▲2八(或△8二)塞住了王將逃跑道路的棋形)」的惡形,近來(2007年至今)採用的例子已越來越少。
然而,因為完成美濃或矢倉等圍玉的手數問題,還有對後手三間飛車時上銀作第3行對策等,採用金無雙的例子現在也不少。
美濃
是振飛車的主流圍玉。
對四間飛車和橫向的攻擊很具防禦力,但端(最邊邊的一行)和玉頭卻很弱。這點常常被用來與金無雙做比較。
此外,高美濃和銀冠等也經常被使用。
矢倉
可說是最近相振飛車的代表性圍玉。
雖然是將居飛車的圍玉左右顛倒圍在右邊,但和美濃不同,與居飛車時的名稱一樣(居飛車圍美濃時則稱左美濃)。
因為對上部的防禦非常厚實,在相振飛車中是評價非常高的圍玉。只是,在相振飛車中突出第4行的步時反而容易成為目標,必須特別注意。。
穴熊
雖然有著完成需大量手數的缺點,但是因為堅硬,採用率也逐漸增加。
主要是後手方用以與三間飛車組合使用。

主要的振飛車黨棋士

  • 大野源一 -有著「振飛車名人」的別稱,特別擅長三間飛車的「捌き」。
  • 升田幸三 - 升田式石田流的創始者,也很擅長向飛車。
  • 松田茂役 -擅長牛角銀中飛車後的力戰,有「亂來茂」的別稱。和大野並列為現代振飛車之祖。
  • 大山康晴 - 奠定了四間飛車隆盛的基礎(但是很討厭相振飛車,只要對手振了飛車一定以居飛車作戰)。
  • 大内延介 - 得意於振飛車穴熊。
  • 森安秀光 - 擁有被稱為「不倒翁流」的堅強粘力(終盤中的防守、堅持),大大的影響了後進棋士。
  • 小林健二 - 「Super四間飛車」的作者。
  • 中田功 - 三間飛車中中田功XP的創始者,棋風被稱為「コーヤン流」在頂尖職業棋士間也有很高的評價。
  • 杉本昌隆 - 擅長四間飛車。「相振革命」系列的作者。
  • 藤井猛 - 引起了振飛車革命的藤井系統的創始者,勇於挑戰很多舊有常識並創立了許多新穎的戰法,被稱為「棋盤上的革命家」。
  • 久保利明 - 特別重視「捌き」,有著「棋盤上的藝術家」之稱。
  • 鈴木大介 - 豪快而纖細的棋風。
  • 近藤正和 - 問候中飛車的創始者,打破了中飛車給人防守的印象而引起了革命。
  • 窪田義行 - 強到可稱為窪田流的力戰將棋。
  • 広瀬章人 - 得意於振飛車穴熊。
  • 里見香奈 - 擅長力戰中飛車、問候中飛車等。

(特別是藤井猛、久保利明、鈴木大介三人被合稱為「振飛車御三家」。)

參考資料

  • 原田泰夫 (監修)、荒木一郎 (出版)、森内俊之ら(編)、2004、『日本将棋用語事典』、東京堂出版 ISBN 4-490-10660-2

註釋

  1. 指先將飛車振至四間,角交換後再改振回向飛車。
  2. 因為與二手損向飛車不同,直接振為向飛車因而得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