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

捉刀,指代別人行事、作文,從事此行為者俗曰「捉刀人」、「槍手」、「替槍」,是一種以代別人行事、作文,或代筆文學作品,如、記事、劇本等為生的著作家。「槍手」、「捉刀人」也可指受他人委託,冒充他人出席考試的人。

典故

「捉刀」一詞,出自《世說新語》的故事:曹操將要接見匈奴使臣,但自認容貌醜陋,姿貌短小,不足在外國稱雄,就命「眉疏目朗,鬚長四尺餘」的崔琰假裝魏王,接見匈奴使臣。曹操自己扮成侍衛的武士,持刀站在床頭。接見完畢,派間諜問匈奴使臣:「魏王何如?」使臣回答:「魏王之高雅名望果然非比尋常,但是床頭捉刀人乃英雄也!」曹操聽到此事,就派人追殺此識人之使臣。[1]

事例

「捉刀人」又稱「刀客」、「刀手」,近代以來由刀而槍,又稱槍手。槍手與雇主私下交易並完成工作的過程被俗稱為「替槍」或「請槍」。此種行為通常是違規或違法,並嚴重擾亂社會的公平原則,從而遭到輿論譴責。雇主通常指學生(特別是大學學生)、作家或出版商。槍手所從事的工作包括替考、頂替面試、代寫畢業論文、代寫作業文章或其他任何秘密工作。

高士奇查慎行曾為大清康熙帝的捉刀人,沈德潛曾為乾隆帝的捉刀人。沈德潛死後,其門人将他為乾隆捉刀的詩作编入他的文集,乾隆因此大為惱火,将该人抄家

現今大陆

時至今日,在中国大陆大學內的替槍作弊行為有日趨嚴重之態勢,並已經成為一種黑色產業。「槍手」一詞也因此往往特指該等受雇於大學學生的人,該等人通常是年長的學生、畢業生甚至是教師。[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国家考试中替考者和被替考者会受到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

參見

参考文献

  1. s:世說新語/容止》: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2. . 焦点访谈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7-06-11 [2020-04-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