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
攀岩類型
從地點分類
- 戶外攀登─在戶外的天然岩壁上攀登
- 室內攀登─在室內人工岩場攀登
- 抱石─在不利用繩索,在一定的高度下進行路線的攀登。
- 冰雪攀─利用冰斧(冰鎬)、冰鎚、冰爪等冰攀工具,在冰雪地上、結冰的瀑布或是冰牆上,使用冰攀工具攀登。
- 繩隊攀登─因路線過長,需要多繩距的攀登,常為大岩壁攀登或是冰岩攀登。
依攀登方式分類
- 傳統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傳統攀登是由攀登者,沿路自行架設臨時保護點,進行攀岩時的保護,活動後予以清除。因沒有永久保護點,所以傳統攀登通常為沿著裂隙攀爬。可分為人工攀登與自由攀登。
- 人工攀登(Aid Climbing):使用人工工具攀爬攀登過程中會借助器材的能力,如手抓腳踩繩梯、固定點、保護點,如上升器、繩梯、岩釘、岩槌…等。但因岩釘對岩牆會造成破壞,在講究環保的現在,一般僅使用岩楔做固定點或確保點。
- 徒手攀登(Free Climbing):這個名詞是相對於人工攀登而產生的,攀爬時只靠身體的四肢抓踩天然的把手點或踏足點,傳統裝備只是用來架設確保點,並非上升施力之用,而繩子只作為確保安全之用。
- 運動攀登(Sport Climbing):與傳統攀登不同之處是,攀爬路線已預先設置保護點,如耳片(bolts),攀登者不須要自行放置保護點,只需要扣上快扣(quickdraws),並以繩索保護。攀岩運動發展至今,因技術及器械的進步與推廣攀岩運動的目的,運動攀登因安全、入門容易等因素,目前已成為攀岩界的主流攀登方式。從早期攀岩一直發展到後期,部分的攀岩者漸漸離開高山岩場,而成為新興運動。攀登者攀爬已有永久保護點的岩場,如人工與天然岩場。攀登者的目的不再只是登頂而已,還有挑戰更難的路線。
- 抱石(Bouldering):不利用繩索,在安全的高度(約六米以下)進行的攀登。不用繩索的攀登方式,而是使用抱石墊。注意抱石須與獨攀(free solo)有所區別。獨攀屬危險性極高之攀岩運動。
依確保方法分類
- 先鋒攀登(Leading):在岩牆上的保護點尚未架設前,攀岩者必須先鋒攀上去,沿路掛上快扣,再把繩子掛入快扣內作為確保。
- On-Sight:攀登者一次過完攀,沒有墜落,之前沒爬過該路線,亦沒看過別人攀爬或任何的相關資訊。
- Flash:攀登者一次過完攀,沒有墜落,之前沒爬過該路線,但是有看過別人攀爬或是研究過相關資料。
- Red-Point:與Flash一樣,攀登者一次過完攀,但曾經攀爬過該路線並墜落過。Red-Point就是經過練習後的Flash.
- Pink-Point:與Red-Point一樣,但路線上所有快扣已經預先設置好,攀登者(先鋒)只須入繩作保護。
- Yoyo:先放置確保點;在每次嘗試之後繩子就扣在某些確保點上。也就是說,每次都從最低點開始起攀,不過墜落後繩子並不取下,下次攀登時前次的部分是top-roping,超過前次高度後才轉換為先鋒。
- Hangdog:攀爬時,經過墜落,並可懸掛在岩壁上休息,然後完攀。
- 上方確保(Top-roping):事先將保護點架好在攀登路線的上方以懸掛繩索,攀爬者以該繩索作為保護進行攀登。
- 後繼者攀登(Second):為先鋒後攀登,沿路解開快扣(或回收先鋒所留下的快扣)前進。
攀岩競賽
- 先鋒(難度)賽: 通常在高十二公尺以上的人工岩牆舉行,比賽採On-Sight先鋒攀登,比賽前選手有約六分鐘的時間觀察路線,觀察後回到隔離區,再依次序出場。每名選手僅有一次攀登機會,且不得觀看別人比賽。限制時間六到八分鐘不等。最後依攀爬高度來計算成績。
- 速度賽:速度賽的路線比難度賽簡單許多。在無失誤狀況下,每名選手皆能完攀。因此考驗的是選手攀爬的速度。
- 抱石賽:與難度賽類似。抱石賽是在安全的高度下的岩場進行,而是以安全護墊為確保。在時間內不限攀登次數,每場約有4~8條路線,每條路線皆有中繼點(Zone)與完攀點,比賽成績以完攀(須通過中繼點)與抓到中繼點的數量與攀爬次數來評斷。
攀岩分級
- 人工攀登─目前大家都使用同一種系統,但有很多種詮釋。
- A1: 所有的固定點都很容易放置而且牢固。
- A2: 固定點都還算牢固,但是放置不易。
- A3: 固定點放置很難,但是還是可以找到幾個牢固的固定點。
- A4: 一排固定點中有好幾個都只能勉強支撐身體的重量,千萬不要有大的墜落。
- A5: 超過20米以上的固定點都只能勉強支撐身體的重量而已,墜落就掛了。
- 抱石:V難度系統為約翰‧薛曼創立,難度從V0-開始到V16。
- 自由攀登
- 1973年Sierra引進美國。(YDS系統)
- 級數1:散步。
- 級數2:健腳。
- 級數3:簡單技巧,有時需用到雙手。
- 級數4:手腳並用往上爬,刺激而不危險,不用繩子確保。
- 級數5:光是手腳並用還不夠,需要點攀爬技巧,很危險,最好有繩子確保。
- 級數6:人工攀登
- 其他尚有英國系統、UIAA系統、巴西系統、澳洲系統與法國系統等。
- 1973年Sierra引進美國。(YDS系統)
- 危險程度分級
- 因傳統攀登需自行架設確保點,另外也有人以確保點的架設安全來分級。
- 分為:S (safe, 常省略), R(risky), X(dangerous)
- 比較表格
Rock Climbing Rating Systems | ||||||
---|---|---|---|---|---|---|
Sierra (USA) |
British (UK) |
French | UIAA (Central Europe) |
Australian | GDR (Eastern Europe) | |
5.4 | ||||||
5.5 | 4a | VS | ||||
5.6 | 4b | |||||
5.7 | 4c | 15 | ||||
5.8 | HVS | 5a | 6- | 16 | VIIa | |
5.9 | 5a | 5b | 6 | 17 | VIIb | |
5.10a | E1 | 5c | 6+ | 18 | VIIc | |
5.10b | 5b | 6a | 19 | |||
5.10c | E2 | 7- | 20 | VIIIa | ||
5.10d | 5c | 6b | 7 | 21 | VIIIb | |
5.11a | E3 | 7+ | 22 | VIIIc | ||
5.11b | 6c | 23 | ||||
5.11c | 6a | E4 | 8- | 24 | IXa | |
5.11d | 7a | 8 | 25 | IXb | ||
5.12a | E5 | 8+ | 26 | IXc | ||
5.12b | 6b | 7b | ||||
5.12c | E6 | 9- | 27 | Xa | ||
5.12d | 6c | 7c | 9 | 28 | Xb | |
5.13a | E7 | 9+ | 29 | Xc | ||
5.13b | 8a | |||||
5.13c | 7a | 10- | 30 | |||
5.13d | E8 | 8b | 10 | 31 | ||
5.14a | 10+ | 32 | ||||
5.14b | 7b | 8c | ||||
5.14c | E9 | 11- | 33 | |||
5.14d | 7c | 9a | 11 |
攀岩裝備
- 吊帶:安全吊帶的設計以分散衝擊力、人體舒適、安全為要點,可分為攀登用與多功能用兩種。
- 攀岩鞋:攀岩鞋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合腳,是為了讓腳能用腳尖在很小的點上施力,剛開始攀岩的人會不太習慣,會有點痛。設計良好的岩鞋不但能幫助攀岩,也能保護腳。
- 岩盔:岩盔可保護頭部,防止小落石等東西及墜落時的意外撞擊。
- 粉袋:將鎂粉置於粉袋中,而粉袋則扣或綁在腰際;液体鎂粉和鎂粉(碳酸鎂粉)作用是吸收手掌上的汗水,以防止滑落。
- 快扣組(quickdraw):由兩只鉤環與一條繩環組,用來連接攀登繩與岩面上的確保點,確保點可為岩楔或耳片(bolt)。將快扣掛入確保點後,將繩子掛入快扣中,可保護確保者在意外墜落。
- 確保器:安全確保使確保者用之來連接攀登繩,以增加摩擦力達到制動目的的方式來確保攀登者安全。常見確保器有豬鼻子(ATC),八字環(figure 8),GriGri。
- 鉤環:連接安全吊帶與固定點或上攀、下降確保主繩,以不鏽鋼或鋁合金為材質,方便單手操作,不同鉤環有不同的承重,一般約為2000公斤左右。
- 主繩:攀登主繩主要作用是當攀登者不管任何因素墜落時,保護攀登者用。攀登用繩都必須經過U.I.A.A或C.E.檢驗合格,依使用方法與粗細可分為單繩、雙繩、雙子繩(對繩),或是分為靜態繩與動態繩。先鋒攀登必需使用動態繩。
- 抱石墊:為了減少戶外抱石的運動傷害所設計的墊子。
- 坐式吊帶(安全帶)
- Climbing shoe,攀岩鞋
- The Grigri
- An open Grigri
攀岩地點
- 中国大陆
- 廣東省
- 天然岩场
- 廣州市白雲山 (廣州)、英德市、 春湾
- 中国深圳仙桐攀岩区;深圳仙桐攀岩基地
- 天然岩场
- 廣西省
- 天然岩场
- 陽朔 月亮山、銅門山、大榕樹、酒瓶山、姆指峰、白山、雷劈山、矮山
- 南宁岩场、乐业岩场
- 天然岩场
- 雲南省
- 天然岩场
- 昆明西山攀岩场、富民乡攀岩场、墨雨乡攀岩场
- 天然岩场
- 贵州省
- 天然岩场
- 格凸攀岩场
- 天然岩场
- 陕西省
- 西安市
- 室内岩馆
- 西安市长安大学抱石馆、省体育场攀岩馆
- 天然岩场
- 西安秦岭大峪攀岩场、天子峪攀岩场、沣裕口攀岩场
::安徽省 ::合肥岩道攀岩馆
- 河南
- 天然岩场
- 新乡郭亮万行山攀岩公园
- 天然岩场
- 北京
- 室内岩馆
- 首体攀岩馆、奥莱攀岩馆、回龙观攀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攀岩基地
- 天然岩场
- 密云县白河攀岩场、房山四渡攀岩场
- 室内岩馆
- 山东
- 天然岩场
- 青岛攀岩场、青岛抱石场
- 天然岩场
- 上海
- 室内岩馆
- 恒毅室内攀岩馆、上海岩舞空间攀岩馆
- 室内岩馆
- 湖北省
- 室内岩馆
- 武汉快意攀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攀岩馆
- 天然岩场
- 咸宁鸣水泉岩场
- 室内岩馆
- 浙江
- 天然岩场
- 临安狮子岩攀岩场
- 衢州攀岩场
- 天然岩场
- 香港
- 東龍洲、獅子山、太平山、筆架山、飛鵝山、聶高信山
- 室內: 康文署體育館攀登牆、GoNature Climbing Gym、Hong Kong Climbing Park、杏花村杏花新城、新蒲崗Just Climb攀石場
澳門
- 龍爪角
- 臺灣
- 天然岩場
- 人工岩場(室內)
- 臺北
-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攀岩場(原 Y17臺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最高上攀高度12米)、臺北市萬華運動中心攀岩館、臺北市文山運動中心攀岩館、臺北市北投運動中心攀岩館、信義運動中心攀岩館(主要是抱石場)、STONE攀岩場(高度5.8M,占地100坪抱石場)、Taipei市民抱石攀岩館、萬華原岩攀岩場 (擁有北台灣最大得抱石場地)、岩究所攀岩館(以新手為主,可結合大稻埕地方導覽的特色攀岩館上攀高度8米&抱石3-5米)
- 桃園
- 新竹
- 臺中
- B plus攀岩館
- 破舊二廠
- 高雄
- 花蓮
- 臺北
- 人工岩場(室外)
- 臺北
- 內湖運動中心(主要攀岩設備依附於建築物外牆,室內部份僅有抱石場)、檳榔路、內湖污水處理場(內湖運動公園-主要是抱石場)、政治大學、樹林極限運動場、新店瑠公公園、
- 新竹
- 清華大學、中央大學
- 臺南
- 成功大學、南榮科技大學
- 高雄
- 壽山國中攀岩場
- 宜蘭
- YOY歪仔歪攀岩館
- 臺北
- 人工岩場
- 『學校場地有待確認』
- 東海大學、陽明大學、彰化師大.彰化員林高中,台北科技大學抱石場、臺北市立士林高商攀岩場(僅限校內使用)
二水國中
- 泰國
運動創傷
攀岩運動大量使用手部力量,因而運動傷害集中於手指、手腕、手肘及肩部等部位。其中手指的側韌帶與第二環狀滑車較為常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