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簡稱資科辦,英文: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縮寫:OGCIO 音:柯G奧)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轄下的部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負責統領政府內外推行資訊及通訊科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作為中央的專責機構,負責制定資訊及通訊科技政策、策略、計劃和措施,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領先數碼城市的地位。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機構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標誌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潘士強麥之駒 黃敬文陳漢光
總系統經理王健民潘錦鴻

華國基鄭美玲 張宜偉蕭錦榮 趙善衡陳國傑

湯文光
部門資訊
成立年份2004年
所屬部門創新及科技局
總部香港灣仔港灣道12號灣仔政府大樓15樓
聯絡資訊
網站http://www.ogcio.gov.hk

歷史

約1960年代,港英政府沒有獨立的資訊科技部門[1][2]相關工作由布政司署轄下的組織調查科負責,總部位於中區政府合署西翼6字樓,內有一英國製造的電腦主機,以磁帶卡作紀錄,主要處理貿易統計數字及香港中學會考[3]成績等。

1970年代後,政府除了擁有一部中央電腦,各個部門都需要擁有獨立的電腦,因此該部門轉至庫務局轄下,名稱改為資料處理組。1980年代,政府認為應有一個獨立部門處理這方面工作,遂升格為政府電腦資料處理處,同期引進小型機,不需要特殊環境已可以運行。加上個人電腦崛起,政府在1988年引入丹麥顧問的報告,於1989年將部門升格為資訊科技署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Department)。

港英時期資訊科技署的標誌

資訊科技署成立後,最主要是建立政府電腦的總體架構,之前各部門的電腦各有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間溝通有困難。後來改用「大眾投標」方式,將硬件標準化。1998年,文康廣播局重組為資訊科技及廣播局,資訊科技署屬於該局的轄下機構,角色由幕後的後勤支援,變成需要協助香港推出「數碼21新世紀」政策及公共服務電子化計劃等。同時,政府停止公開招聘二級系統分析/程序編製主任[4];該職位自1998年後未有公開招聘,內部招聘亦僅在2001年及2009年初進行兩次,令當時不少電子計算、計算機科學的畢業生失去進入公務員體系的機會。

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後來又重組成工商及科技局。2004年7月1日,資訊科技署與工商及科技局的通訊及科技科轄下負責資訊科技工作的組別合併,成為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2007年7月1日,工商及科技局經濟發展及勞工局重組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改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2009年公開招聘二級系統分析/程序編製主任。令人奇怪的是,當時入職條件竟然接納非資訊及通訊科技或計算機科學的畢業生。及後則取消,要求申請人必須持有資訊科技(非計算機科學)學位。口號為:「盡展才能,服務社群 加入政府資訊科技團隊」[5]

2015年11月20日,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改屬創新及科技局

歷任首長

資訊科技署署長
  • Colin Greenfield (1989年—1993年)
  • 劉錦洪(1993年—2001年4月)
  • 黃志光(2001年7月—2004年6月)[6]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 黃志光(署理,2004年7月—2005年1月)
  • 戴啟新(2005年2月—2008年1月)[7]
  • 麥鴻崧(署理,2008年2月—4月)
  • 葛輝(2008年4月7日—2011年2月12日)
  • 麥鴻崧(署理,2011年2月12日—2012年1月)
  • 賴錫璋(2012年1月—2015年1月)
  • 林偉喬(署理,2015年1月—2015年7月)
  • 楊德斌(2015年7月—2018年7月)[8]
  • 林偉喬(2018年7月—現在)[9]

參見

參考來源

  1. 資訊科技一詞最早是出現在1958年《哈佛商業評論》中,一篇由Harold J. Leavitt及Thomas L. Whisler所著的文章,其中提到「這種新技術還沒有一個單一的名稱,我們應該將其稱為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2. 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資訊科技通訊科技為四樣相關但有根本性差異的技術,詳見維基百科相關條目。
  3. 當時仍未有香港考試局、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等
  4. .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4).
  5. (PDF).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24).
  6. 戴啟新任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7. .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