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的米海爾

敘利亞的米海爾敘利亞語:ܡܺܝܟ݂ܳܐܝܶܠ ܣܽܘܪܝܳܝܳܐ‎,轉寫:Mīkhoʾēl Sūryoyo)也被稱為偉大的米海爾敘利亞語)、敘利亞人米海爾或者是老米海爾,以與他同名的姪子作區別[1]。米海爾在公元1166年至1199年間擔任敘利亞東方正統教會牧首,今日其留存於世最著名的作品是用敘利亞語所寫成之中世紀規模最宏大的《編年史》,其餘由米海爾親手撰寫的各式史料亦大多留存至今。

敘利亞的米海爾
敘利亞東方正統教會牧首
主教區馬爾丁教區
任期1166年-1199年
前任亞他那修七世
繼任亞他那修八世
個人資料
出生1126年
達尼什曼德王朝美利提尼
逝世1199年(72-73歲)
魯姆蘇丹國美利提尼

生平

巴爾·希伯來烏斯記錄下米海爾的一生[2],其大約在公元1126年誕生於美利提尼(今土耳其東部的城市馬拉蒂亞),為出身自金達斯家族(Qindasi family)神父以利亞的兒子[3]。公元1136年,米海爾的叔叔亞他那修(Athanasius)成為奇里乞亚地區阿納扎布斯的主教。

美利提尼在當時屬於達尼什曼德王朝轄下的領土,1142年王朝一分為二後,美利提尼成為其中一個分裂政權的首都。公元1178年,城鎮被魯姆蘇丹國所佔領。梅爾·巴爾·索馬(Mar Bar Sauma)的雅各比派修道院鄰近當地,該修道院自11世紀以來即一直是雅各比派牧首的駐地。

米海爾自幼便進入修道院內服務,並在他三十歲時成為修道院的院長。米海爾對修道院的結構做了各種改善,其中包括完善供水系統和增加對襲擊者的防禦措施。公元1166年10月18日,他在28位主教面前正式宣布被選為雅各比派的牧首。

公元1168年,其前往耶路撒冷朝聖,隨後在安条克居住了一年。這兩座城市在當時皆歸由拉丁十字軍國家所統轄,米海爾與十字軍的領主們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特別是與耶路撒冷的拉丁主教內勒的阿馬爾里克交情匪淺。公元1169年夏,米海爾回到梅爾·巴爾·索馬修道院,舉行了一次宗教會議試圖對教派進行改革,但後來卻因買賣聖職的罪名而蒙羞。

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曼努埃爾一世派人與米海爾接觸,試圖邀請他一同商討教會的聯合事宜。但米海爾並不信任希臘人。其拒絕接受皇帝的邀請前往君士坦丁堡,甚至在公元1170年和1172年更是兩度拒絕接見皇帝派來的使者提奧良納斯(Theorianus),反之派遣作為代表自己立場的主教約翰·凱舒姆(John Kaishoum)來代替他會見使者,第二次則是由他的弟子狄奧多爾·巴爾·瓦本(Theodore bar Wahbon)出面。在接連三封致皇帝的書信中,他簡要地對曼努埃爾一世陳述雅各比教派所支持的一性論教義[4]

大約在公元1174年,米海爾被迫應對由一群主教所發起的反叛。他本人曾說,自己之所以兩次被捕都是受持不同立場主教們的讒言而造成的,第一次是馬爾丁的地方長官,第二次則是摩苏尔埃米爾。於公元1171年和1176年,巴爾·索馬的修士同樣也背棄了米海爾。

1178年至1180年間,他再次回到十字軍諸國控制下的安條克與耶路撒冷。教宗亞歷山大三世邀請他參加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但米海爾同樣予以拒絕。不過,米海爾最後確實仍以書信的形式參與了這次的會議,並且根據信件中所得到的資訊,寫下一篇關於卡特里派的長篇論文。

公元1180年,某些對其心懷不滿的主教推舉他從前的學生狄奧多爾·巴爾·瓦本以約翰之名擔任阿米达的牧首,開啟了教派長達13年的分裂期。米海爾對此採取強硬的手段,他逮捕了敵對的牧首狄奧多爾,將其監禁在巴爾·索馬修道院內,並正式廢黜他的職位。部分修士私下讓狄奧多爾逃出修道院,狄奧多爾脫身後繼續逃往大馬士革,企圖向萨拉丁尋求幫助,惟並未成功。此後狄奧多爾前往耶路撒冷,於公元1187年耶路撒冷淪陷後,他跟隨亞美尼亞天主教的格里高利四世(Gregory IV)轉往羅姆凱爾,在格里高利四世幫助下,狄奧多爾爭取到當時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親王萊翁二世的官方認可。由於狄奧多爾擁有龐大的支持者,因此直到公元1193年夏季狄奧多爾去世後,教派的分裂才終告結束。據巴爾·希伯來烏斯所述,狄奧多爾能使用敘利亞語、希臘語、亞美尼亞語和阿拉伯語來寫作和交談,且能夠以阿拉伯文流暢地書寫他反對米海爾的論點與立場[5]

公元1182年,米海爾在美利提尼接見魯姆蘇丹國的蘇丹基利傑阿爾斯蘭二世,兩人進行了友善的會談。

公元1199年11月7日,擔任牧首33年的米海爾在巴爾·索馬修道院去世,享年63歲。他的侄子小米海爾,也被稱為「厚嘴米海爾」[6],從公元1199年到1215年間成為和亞他那修九世以及約翰十四世持相對立場,美利提尼反對派的牧首[1]

著作

米海爾是一名多產的作者,他撰寫了諸多關於禮拜儀式、雅各比派教會的教義,以及相關教會法規的著作。許多米海爾的佈道辭也跨越時間的長河保留了下來,但其中的大部分被未對外發表。而米海爾最廣為世人所知的作品當屬他創作的《編年史》,該著作是現今所存記載時間最長,且內容最豐富的一部敘利亞語編年史。

編年史

13世紀翻譯成亚美尼亚语的編年史手稿

這部《編年史》的內容遠自創世記一直寫到米海爾所生活的年代,書中更引述了許多當今已佚失的早期教會歷史,例如;編年史內對近古時期的紀述主要參考狄奧尼修斯一世所著的歷史文獻寫成,並以猶太裔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撰寫的手稿內容為佐證。

這部著作現存於公元1598年時用敘利亞字母寫成的一份手抄本上,該幅手抄本抄錄自早期的手稿,而手稿本身亦是從米海爾所著的原版作品中謄寫而來的。今日,由於這份手抄本被保存在阿勒颇一座教堂中一個被嚴密上鎖的盒子裡,因此無法直接見到原稿的內容。不過,法國學者讓·巴蒂斯特·查博特在1888年時便謄錄下一份手抄本的副本,並出版了四卷的影印版,且配有法語的翻譯。公元2009年,戈爾吉亞斯出版社出版《偉大的米海爾的編年史》系列叢書的第一卷,其中亦收錄了埃德薩-阿勒頗手抄本的摹本。

《編年史》另有一本亞美尼亞語的縮譯本,公元1868年維克多·朗格洛伊斯(Victor Langlois)經由該縮譯本發表了一篇法文版的譯本,然而其中僅保留了一點原作中的序言而已。此外尚有一部較短的亞美尼亞語版本並未出版。

大英圖書館內保有一本以加许尼文寫成的手稿,在梵蒂岡收藏的手稿中也留存一副第5卷開始以阿拉伯語謄寫的譯本[7]

此外阿卜·法拉兹、偽雅各布(pseudo-Jacob)以及迦勒底的馬里巴斯(Maribas the Chaldean)皆引用過《編年史》中的記述,故亦能反面推知部分原稿中的內容[8]

內容摘要

有關米海爾對氣候變遷的記錄(現今已知與火山爆發有關),其研究成果已被美國NASA的科學家們所採用。米海爾在公元536年時提到:

太陽暗了下來,黑暗持續壟罩長達18個月。每日太陽會發出光亮大約4個小時,但連這光輝卻也只像是一道微弱的陰影。每個人都斷言太陽將永遠無法恢復它全部的光芒。就像果實沒有成熟,酒味嘗起來跟酸葡萄一樣。

而在公元626年:

公元626年,半個太陽的光線消失了,從10月開始到次年的6月間一片黑暗。為此人們認為,太陽的球體永遠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他的作品也是了解當時十字軍諸國的重要史料來源,書裡記錄下信奉天主教的法蘭克人對基督教一性論派別的寬容和自由[9]

我們雅各比派的教會主教處於他們之間,而沒有受到迫害和騷擾。在巴勒斯坦,就如在敘利亞一樣,他們從來沒有因為他們的信仰而製造過任何麻煩,也沒有堅持為所有民族和所有基督徒的語言制定單一的規定。他們沒有詢問或盤問任何人,因為他們認為每一個崇敬十字架的人都是基督徒。

他還向他的人民讚揚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 [9]

當聖殿騎士團或醫院騎士團的成員必須佔據一處軍事據點時,他們會一直堅持到死為止,直到生命終結前必貫徹使命。當團中有一名兄弟去世時,他們會代表戰死者周濟貧困的家庭四十天,並且為四十個人提供住宿。他們認為那些在戰鬥中犧牲的人是殉道者。團員們亦將食物和飲料的十分之一分給窮人。而他們每次在自己的營帳裡烤麵包時,也都會把十分之一留給窮人。他們雖然很富有,卻對所有尊崇十字架的人都很仁慈。他們四處修建醫院,為生病的陌生人提供服務和幫助。

註釋

  1. William Wright, A short history of Syriac literature, p.250, n.3.
  2. Wright, Syriac Literature, p.250 f., referencing Bar Hebraeus, Chron. Eccl. vol. 1, p.575 f.
  3. Wright, A short history of Syriac literature, p.250, n.4, referencing Bar Hebraeus, Chron. Eccles., vol. 1, 537.
  4. Wright, Syriac Literature, p.252, n.3.
  5. Wright, A short history p.254.
  6. Short History of Syriac Literature at Digitized by the Internet Archive
  7. J.B.Chabot, Chronique... vol. 1, p. ii.
  8. Robert Hoyland. . Princeton: Darwin. 1997: 452.
  9. .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參考來源

  • Brock, Sebastian P. . Aldershot: Variorum. 1992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 Brock, Sebastian P. . Kaslik: Parole de l'Orient. 1996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6).
  • Brock, Sebastian P. . Kottayam: St. Ephrem Ecume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1997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 Brock, Sebastian P. . Aldershot: Ashgate. 2006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 Jean-Baptiste Chabot, Chronique de Michel le Syrien, Patriarche Jacobite d'Antioche (1166-1199). Éditée pour la première fois et traduite en francais I-IV (1899;1901;1905;1910; a supplement to volume I containing an introduction to Michael and his work, corrections, and an index, was published in 1924. Reprinted in four volumes 1963, 2010).
  • F[rancois] Nau, Sur quelques autographes de Michel le Syrien, in: Revue de l'Orient Chrétien 19 (1914) 378–397.
  • Gregorios Y. Ibrahim (ed.), Text and Translations of the Chronicle of Michael the Great. The Edessa-Aleppo Syriac Codex of the Chronicle of Michael the Great, Vol. 1, Piscataway, NJ: Gorgias Press (2009).

外部連結

前任:
亞他那修七世
安提阿的敘利亞東方正統教會牧首
1166年-1199年
繼任:
亞他那修八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