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興寺之戰

教興寺之戰,別名教興寺合戰,發生於永禄5年(1562年)5月19日至20日,三好長慶畠山高政河内國高安郡教興寺村(今大阪府八尾市教興寺)爆發的戰爭。是戰國時代中畿內發生規模最大的合戰。


概要

自細川管領體制下剋上而新興的三好政權,與細川氏的同族、室町幕府三管領之一的畠山氏為了爭奪畿內霸權而爆發的最終戰爭。最終由三好氏獲得勝利,不僅平定了畿內舊勢力的抵抗,消弱河內和泉兩地的勢力,並將勢力滲透進大和紀伊二國,使三好長慶一躍成為天下人。但在此戰中失去了有力臂膀三好政成三好義賢等人,也使得三好政權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

戰前情勢

領有阿波淡路讚岐等國的三好長慶崛起,逐漸威脅到河內國守護畠山氏。同時,受到戰國風氣的影響,畠山家當主畠山高政對家臣的統治逐漸弱化,三好長慶趁機對其內政進行干涉,並介入畠山家臣之首守護代的人選決定。

1551年5月5日,河內實質上的國主、守護代遊佐長教遭到暗殺,使河內國陷入了混亂,翌年,遊佐長教的族人安見宗房(直政)討伐了凶手萱振賢繼等人,繼承了守護代一職,並與守護畠山高政對立。為了對抗安見宗房,畠山高政於1559年接受了三好長慶的援助。

安見宗房的居城飯盛山城立即遭到三好長慶攻陷,並成了長慶的居城。但畠山高政與安見宗房很快的在隔年達成和睦,畠山氏更因此有了攻擊三好長慶的口實,畠山高政聯合了安見宗房、湯川直光等有力部將,開始了與三好長慶的對抗。 1562年,近江六角義賢(承禎)送來了包圍三好的軍事同盟提案。(一說此事其實是由謀求復興幕府權威的足利義輝所策劃。)於是,六角、畠山組成聯盟,開始討伐三好氏。

戰前

初期,由畠山聯軍取得優勢,大和國隨後發生反三好的一揆暴動。1562年3月5日,畠山軍在久米田之戰中討死三好義賢,聲勢大振,三好軍開始撤退,並緊急召集丹波攝津等地的勢力參戰。畠山軍趁勢掃蕩了南河內的三好勢力,並向北推進,在4月5日對三好長慶所在的飯盛山城展開了包圍。 4月中,來自丹波、攝津等地的軍勢加入三好方,5月中三好一門眾號稱5萬的大軍亦趕到,使畠山高政不得不解除包圍,5月17日兩軍在教興寺週邊展開對峙。

兵力

三好方在久米田之戰後重整態勢,重新佔得優勢。起初畠山方雖能以壓倒性兵力包圍飯盛山城,但在三好義興等人緊急徵召攝津及丹波國勢力參戰下,到了在教興寺對陣時,三好已達到六萬的軍力,相對於畠山的四萬,重新取得絕對的兵力優勢,然而擁有4000柄火繩槍雜賀根來眾仍是三好軍最大的威脅。

三好將一門族人指派為各部隊的指揮官,以便傳達總大將三好長慶的命令;反觀畠山方放任參戰的各勢力獨立編成,分散了指揮系統。因此戰鬥一開始便由指揮一體化的三好方取得了先機、指揮系統分散的畠山方則陷入被動。

戰爭經過

1562年5月19日,戰鬥接續前一日的驟雨,由於懼怕曾在久米田之戰擊斃三好義賢的雜賀、根來鐵砲隊,三好方刻意選擇鐵砲無法使用的雨天出擊。

破曉時分,三好政康率領的先鋒部隊與畠山軍的先鋒紀州軍展開激烈衝突,但之後兩軍暫時後退;接著三好長逸的攝津眾與湯川直光的湯川眾、土橋種興的雜賀眾在山側發生戰鬥;安宅冬康的三好一門眾與大和眾、筒井軍對戰;十河存保的讚岐眾與安見的河內眾對戰;篠原長房的阿波眾與堀內的紀伊眾對戰……戰爭逐漸演變成總力戰,三好義興松永久秀及丹波軍亦投入戰局。最後,湯川直光戰死,湯川眾壞滅,雜賀、大和眾相繼敗走,三好軍隨後發動總攻擊,河內眾、畠山譜代眾跟著崩潰,戰鬥在入夜後終於告一段落。

戰後

三好方趁勢入侵大和國、追擊畠山氏的黨羽。而六角氏在得知畠山氏戰敗消息後迅速退回近江國並謀求談和。包括畠山氏的畿內舊勢力瓦解、六角氏投降,使三好勢力迅速擴大,在畿内已無可與之為敵的勢力,在這之後,大和與河內兩國納入三好支配之下,勢力並延伸到北紀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