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蛾科

斑蛾科學名Zygaenidae)是斑蛾總科昆蟲之下的一,並分為4個亞科。全世界目前至少有超過200個屬及1,000多個物種已被命名。

斑蛾科
蝶形錦斑蛾Cyclosia papilionaris)雌蝶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亚目: 有喙亞目 Glossata
演化支 肌旋喙亞目 Myoglossata
演化支 新鱗翅類 Neolepidoptera
下目: 韁翅下目 Heteroneura
演化支 真鱗翅類 Eulepidoptera
演化支 真異脈類 Euheteroneura
演化支 雙孔亞目 Ditrysia
演化支 短突雙孔類 Apoditrysia
总科: 斑蛾總科 Zygaenoidea
科: 斑蛾科 Zygaenidae
Latreille, 1809
亞科
  • 麗斑蛾亞科 Callizygaeninae
  • 螢斑蛾亞科 Chalcosiinae
  • 小斑蛾亞科 Procridinae
  • 斑蛾亞科 Zygaeninae
多样性
約 1,000 種

特徵及生態

斑蛾科的成蟲多數為晝行性,飛行速度較慢,常可見飛舞於寄生植物周圍採食花蜜。

成蟲的外觀通常以灰色或黑色為底色,而頭胸部或腹部之間至後翅帶有鮮豔的色彩或金屬光澤,藉以警告天敵;常由幼蟲寄主植物中獲得醣苷,將有毒性的氫氰酸(HCN)儲存於體內藉以防止天敵的捕食[1][2]。在缺乏提供氫氯酸植物的環境下,部分種類的斑蛾也能自行於體內合成並產生氫氰酸[3],且部分幼蟲能夠將其儲存於體內,緊急時排出體外以用於防衛天敵。其它物種間,也被觀察到對斑蛾進行擬態以達自衛的現象。[4]成蟲具有發展完全的口器,以吸食花蜜為食。一般觸角為櫛狀,而雄性的觸角多呈羽毛狀。 靜止時,前翅常向後併攏,覆蓋住大部分後翅及腹部。

部分歐洲常見的斑蛾及其幼蟲, 除10~13之外

常見物種

螢斑蛾亞科 (Chalcosiinae)

前翅形狀較為寬廣,體型中大。觸角前端呈扇狀者居多。

小斑蛾亞科 (Procridinae)

體型較短小,靜止時兩翅多併攏呈屋簷狀。

斑蛾亞科 Zygaeninae

前翅較為狹長;觸角多為細長狀或棍棒狀。多數分布於歐洲、北非等地(除中華毛斑蛾)

參見

  • 斑蛾科屬名列表(英語維基連結)

參考文獻

  1. The Lepidoptera: Form, function and diversity. Oxford Univ. Press.
  2. . ScienceDirect. 2011 [2018-02].
  3. Naumann, C.M., Tarmann, G.M. & Tremewan, W.G. (1999). The Western Palaearctic Zygaenidae. Apollo Books.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斑蛾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