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克号护卫舰

斯塔克号导弹护卫舰英語:),是美国海军第23艘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护卫舰,以海军上将哈洛德·史塔克(1880年-1972年)命名。1978年1月23日在陶德造船厂西雅图分廠进行建造。斯塔克号与1979年8月24日铺设龙骨并于1980年5月30日下水,在1982年10月23日正式进入美国海军服役。1987年,一架伊拉克空军幻影战斗机发射了两枚导弹击中斯塔克号,造成37名隨艦人员丧生。斯塔克号于1999年5月7日退役,2006年被拆解。

斯塔克号护卫舰 (FFG-31)
历史
美利坚合众国
艦名 斯塔克
艦名出處 哈洛德·斯塔克海軍上將
获赠日 1978年1月23日
建造者 托德造船厂,西雅图分廠
動工日 1979年8月24日
下水日 1980年5月30日
服役日 1982年10月23日
退役日 1999年5月7日
除籍日 1999年5月7日
母港 梅波特海军基地
格言 Strength for Freedom
结局 拆解
技术数据[1]
艦級 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护卫舰
排水量 4,200吨(满排水量)
全長 445英尺 (136米)
全寬 45英尺 (14米)
吃水 22英尺 (6.7米)
動力來源 2 × 通用电气LM2500燃气轮机
速度 超过29节 (54 km/h)
續航距離 保持18节航速下可航行5,000海里
乘員 軍官15名、士官兵190名、SH-60直升機飛官6名、保修士15名
传感与
处理系统
  • AN/SPS-49 对空搜索雷达
  • AN/SPS-55 水面搜索雷达
  • CAS 和 STIR 火控雷达
  • AN/SQS-56 声纳
电子战&诱饵 AN/SLQ-32
武器裝備
  • 1 x 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
  • 2 × Mk 32型水面船舰鱼雷管
  • 1 × 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 4 × M2 .50口径重机枪
  • 1 × Mk 13 Mod 4单臂导弹发射器 用于发射鱼叉反舰导弹和SM-1MR防空导弹 (弹药库容量40枚)
  • 注: 2004年, Mk 13垂直发射系统在美国海军全部此型号护卫舰中移除.
艦載機 1 × SH-60海鹰直升机[2]
注释 短甲板型号,无拖曳声纳阵列

导弹袭击事件

斯塔克号驱逐舰于1984年和1987年部署到中东。1987年5月17日,在两伊战争期间,一架伊拉克空军幻影F1型战斗机[3][4]发射两枚飞鱼反舰导弹导弹击中斯塔克号。然而,里根政府将责任归咎于伊朗因其对潜在冲突的好战[5]。这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00从伊拉克Shaibah起飞,然后向南飞入波斯湾。飞行员从22.5海里(41.7发射了第一枚飞鱼反舰导弹,并在15.5海里(28.7发射了第二枚导弹(此时斯塔克号正通过无线电发出警告)[6]。护卫舰没有雷达探测到导弹;在导弹击中之前的一瞬间雷达才发出警告[3]。第一枚导弹穿透船体并未能引爆,但在其穿透路径上留下了燃烧的火箭燃料。第二枚导弹几乎进入前一枚导弹的位置,并留下3米x4米的大洞,這枚导弹在船员艙間位置爆炸。37名船员遇难,21人受伤。

斯塔克号遭受两枚飞鱼反舰导弹的攻击。

斯塔克号并没有开火防御,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仍处于待命模式, MK36 干扰发射系统直到导弹击中前几秒才开始启动。进行攻击的飞鱼反舰导弹和幻影战斗机是STIR 火控雷達(独立跟踪和照明雷达,Mk 92火控系统的一部分)以及奥托布雷达76毫米舰炮的盲区,但对于MK 92 CAS(组合天线系统,Mk 92导弹火控系统的主要搜索和跟踪雷达)和Mk 13 Mod 4单臂发射器是可以照射到目标的[3]

在大火和严重倾斜的情况下,船员们直到夜间才重新控制舰只。斯塔克号在经过驱逐母舰阿卡迪亚号临时修理至适航后前往巴林[7],斯塔克号以自身动力回到了母港梅波特海军基地。该船最终在密西西比州的英格尔斯造船厂以1.42亿美元的价格修复。

在外部视角看船舰损伤。

目前尚不清楚伊拉克领导人是否批准这次袭击。飞行员的动机仍未得到解答。美国官员声称他已被处决,但根据一名前伊拉克空军指挥官称,攻击斯塔克号的飞行员没有受到惩罚,并且还活着[8]

20世纪90年代

斯塔克号于1990年成为常驻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一部分,随后于1991年返回中东进行部署。她于1993年加入UNITAS并于1994年参加了恢复民主行动。1995年,斯塔克号回到了中东进行部署。在1997年和1998年部署于大西洋常设海军部队(STANAVFORLANT)。

斯塔克号于1999年5月7日退役。2005年10月7日,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地铁机械公司获得了该船的拆解合同。2006年6月21日,该船被拆解[9]她的船尾板块被保存并捐赠给了梅波特海军基地。 [10]

參考文獻

  1. . Navsource.org. [April 11, 2015].
  2. . Navysite.de. [April 11, 2015].
  3. Form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Attack of the USS Stark in 1987
  4. Desert Storm at sea: what the Navy really did by Marvin Pokrant, p. 43.
  5. Bacevich, Andrew. . Random House. 2016.
  6. Stephen Andrew Kelley. (PDF).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June 2007 [9 November 20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3 August 2007).
  7. Chuck. . 31 May 2010.
  8. Fisk, Robert. . Knopf Publishing. 2005.
  9. Naval Vessel Register. STARK (FFG 31). Retrieved 4 April 2007.
  10. Lopez, Michael. . Aerotech News and Review. May 20, 2016.

本条目包含收集自美国政府官方出版物《美國海軍船籍》(Naval Vessel Register)的資訊,属于公有领域

延伸阅读

  • Levinson, Jeffrey L. and Randy L. Edwards.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1-55750-517-9.
  • Wise, Harold Lee.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7. ISBN 1-59114-970-3.
  •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