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成立于1957年,原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2001年4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2011年1月更为现名并于当年8月正式揭牌[1]。新疆天文台研究领域包括射电天文、光学天文与技术应用、应用天文,主要从事脉冲星、恒星形成与演化、星系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微波接收机、数字技术应用、空间目标与碎片、卫星导航等方面的研究与观测。[2]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 |||
---|---|---|---|
![]() XAO Office Building | |||
![]() ![]() 新疆天文台 在中國新疆的位置 | |||
組織 | 中国科学院 | ||
序號 | N87 | ||
位置 | ![]() | ||
座標 | 43°51′52.00″N 87°34′8.62″E | ||
網址 | http://www.xao.ac.cn/ | ||
望遠鏡 | 奇台射电望远镜[*], 南山射电望远镜[*] | ||
| |||
[编辑维基数据] |
观测台站
南山基地


新疆天文台南山基地始建于1991年,位于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甘沟乡,海拔2080米,距乌鲁木齐市区75公里,坐标为: 43.471476 N, 87.178096 E。南山基地拥有2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GPS数据接收系统和太阳色球望远镜等仪器设备。其中25米射电望远镜目前承担的科学任务有脉冲星、厘米波分子谱线和活动星系核等观测研究,同时它也是国际VLBI网的重要站点。此外,南山基地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中VLBI测轨系统的四个站点之一。[3]
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目前的工作波段有1.3厘米、3.6厘米、6厘米、13厘米和18厘米,天线指向精度达到 18,该望远镜几乎全年无间断运行,2010年累计工作天数349天,天线运行时间6998小时,有效观测时间6453小时,系统维护时间813小时[4] [5] [6]。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接受来自各地科研工作者的射电天文观测申请,可点击此处下载申请表。

脉冲星观测
1996年2月,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实现了中国首次脉冲星课题观测,随后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脉冲星到达时间的观测系统。2002年,在对接收机进行制冷升级改造后,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可观测脉冲星约270颗,2008年引进世界先进的脉冲星数字消色散系统(Digital Filter Bank, DFB)后,已实现对300颗脉冲星(包括10余颗毫秒脉冲星)的到达时间监测,该望远镜同时还开展了旋转射电暂现源(也称旋转射电瞬变源,来自英文 Rotating radio transient)、磁星、脉冲星巡天等观测工作。[7]
分子谱线观测
2010年,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厘米波分子谱线观测系统的频谱终端更新为1GHz带宽、8192通道的双路DFB系统。2011年底1.3厘米波段高灵敏度双极化制冷接收机投入观测。目前该系统的主要工作波段为18厘米、6厘米和1.3厘米,可以观测羟基脉泽、甲醛吸收线、氢复合线、水脉泽、甲醇脉泽和氨分子等谱线。[6]
活动星系核观测
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可实现“有吉赫兹峰频谱的河外源( Giga Hertz Peaked Spectrum,GPS 源)”、“日变源(Intra-day variability,IDV 源)”等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AGN)观测研究。[8]
参考文献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1-08-29].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3-09-29].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3-09-29].
- 刘祥,宋华刚,陈晨雨. (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07-09-10].
- 张华.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1-01-10].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0-06-12].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0-06-12].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3-01-25].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3-09-29].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3-09-29].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3-09-29].
- .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