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岛

方言岛是一个地域概念,即一定地域范围内,该地域的居民使用的方言与包围该地区的方言完全不同,使得在语言交流上该地域如同大海中的一个孤岛,所以得名。方言岛内的居民使用独立的方言,往往是因为他们是因历史原因从外地大规模迁入,同时将本身使用的方言带入的缘故。

成因

方言岛的出现多与跨地域的人口迁移有关。本不在这个区域内居住的人,在因战争、政治因素等原因从远处迁移到本区域的时候,由于在文化语言等方面与本区域的本地人有着极大的差异,于是这些迁移过来的居民习惯性地集中在一个地方居住,并减少和周边地区的接触。这个区域的人大多会说自己的家乡话而不懂迁移地的本土语言,于是方言岛就形成了。[1]

典型的例子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由于从中国迁移到外国,他们习惯地集中居住,就出现了一个专门说汉语的语言区。

经济因素

因方言岛的原籍地区经济落后,一些人外出打工并集中在一起聚居,而产生方言岛。

政治因素

政府鼓励或政策性地将外地居民迁入居住。如清朝初年清政府鼓励广东的客家人迁移到四川。又如三峡移民

战争或饥荒因素

由于战争或饥荒导致一个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另一地区,形成方言岛。如重庆市攀枝花市有大量的江浙方言岛。

分布方式

孤岛型

独立的一个语言区,周围都被本地语言区所包围。

群岛型

几个乃至几十个方言岛相互之间并不接壤,但在分布上集中在一个区域上。形成一种类似于大海中的群岛的形式的方言岛区域,比如台灣六堆四縣客家語

列岛型

由交通通道如河流公路等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方言岛。

岛中岛型

本地方言包围着方言岛,该方言岛又包围着另外一个方言岛。

双方言交际

方言岛区域居住的次生本地人,虽然在本区域内与人交流时可以使用原本的或有所变化的家乡方言,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毕竟要使用另一种方言,这就导致了双方言交流的产生。方言岛上的居民交流时使用方言岛的方言,与外界交流时则使用包围区域的方言。

发展趋向

方言岛区域的居民,在与包围区域的居民长期发生经济接触、通婚等因素的影响下,其从远方家乡带来的方言会逐渐消失。

另一影响因素在于方言岛的方言往往是该区域的老一辈人使用,如果这些方言没有传给下一代人,方言岛也就会因为下一代人接触包围区的方言而逐渐消失。

方言岛内的方言,也会因为和周边地区的交流而逐渐被同化,如使用一些包围区的方言词组。

例子

参考文献

  1. 天津怪现状之天津方言岛 存檔,存档日期2010-10-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