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仪

日冕儀Coronagraph)是法国默东天文台貝爾納·費迪南·李奧在1930年發明的一種觀測裝置,設計當時主要用來研究太陽日冕日珥的形態及光譜變化。

日冕儀觀測太陽影像

Lyot的構想靈感源由於日全蝕:一般的時候,因為太陽本身太亮了,我們很難觀測到相對較暗(與太陽相比約是一百萬分之一亮度)的日冕部分;但在日全蝕,月亮擋住了太陽圓盤大部份的面積,使得周圍黯淡的日冕及色球層可以顯現出來,就可以進行觀測。那這樣的話,何不做一個人工「月亮」,擋在望遠鏡和太陽中間,把太陽光遮掉,不就可以觀測到日冕了?這就是最初的日冕儀構想,使用檔板遮掉太陽光,就可以觀測到太陽周圍的日冕等區域。

但是實際上,要做一個日冕儀是非常困難的:天空會呈現藍色的原因,是太陽光中藍色的波段發生嚴重的瑞利散射,使得天空整片都變亮;相似的,如果我們擋掉中間的太陽光,射到別處的太陽光仍然會散射到望遠鏡裡面,這樣子就算把太陽盤面擋住了,望遠鏡還是一樣亮,根本無法觀測日冕。怎麼辦呢?只好拿到大氣散射程度比較小地方,像是高山,甚或外太空(例如SOHO衛星),如此一來日冕儀的效果就非常好。

進階應用

在以往的觀測歷史上,日冕儀大都是拿來觀測太陽,不過現在卻有了變化。日冕儀開始廣泛的被用在尋找系外行星的用途上,只要把恆星的光遮掉,那麼我們只要擁有精良的儀器,就可以觀測到繞著此顆恆星跑的黯淡天體,或許就能發現更多的系外行星。這種「星際日冕儀」和太陽日冕儀雖然概念相似,但主要的設計截然不同:太陽視直徑約有1900角秒,但是在太陽系附近的恆星典型的視直徑卻是0.0005-0.002角秒。如此小的角度使得在設計上必須與自適應光學搭配以達到較佳的角解析度。雖然以此方法觀測到的系外行星以類木行星,尤其是熱木星居多,但是目前(2010)NASA主持的TPF計畫(類地行星發現者)在此方面的進展迅速,已經做到能使小型望遠鏡直接觀測系外行星(如HR 8799)的程度了。[1]

參考資料

  1. . [201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