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又名《下江陵》,七言絕句唐朝著名詩人李白被流放夜郎,至夔州遇赦,喜出望外,立返江陵。此詩即其於夔州遇赦之時所作。創作時間為759年春,時年李白58歲(實歲),創作地點為夔州(今重慶奉節)。

全詩氣勢豪爽、筆鋒峻利,詩人歷盡艱險重屨康莊的喜悅也在空靈飛動的詩句中一覽無遺。

白帝城毛泽东铜匾
白帝城周恩来铜匾

现代汉语注释

  • 朝辭白帝彩雲間:全诗首句切题,指出事由背景是在早上离开白帝城。“彩云间”三字写出了当时清晨的自然环境:白帝城映照在彩色的朝霞中,渲染出喜悦的气氛。
  • 千里江陵一日還:此句可能自郦道元的《水經注》中句子化出。《水經注》中有說:“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一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盛弘的《荆州记》中也有類似的句子。千里的水路于一日之间行完了,其中有夸张的成分,突出了长江中水流的湍急,也突出了行船的迅速,或者说,作者因心中喜悦兴奋、心情畅快,故而觉得行船十分迅速[1]
  • 兩岸猿聲啼不住:此句笔锋一转,描写江岸边的猿声。有不少评论家推崇此句。清代施补华认为:“如此迅捷……中间却用“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垫之,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语须缓,可悟用笔之妙。”第三句与第四句一道,刻画出诗人对穿越三峡的行程的印象,以叙事来道出心中的感情。此句的描写重于听觉,而非视觉,也暗示出行船之快,更重要是诗人归心似箭,无心观看两岸景色,只听见猿声。“不住”二字,也暗示出行船之速:一地猿声未停,船已行到下一地,听到下一地的猿叫声了。《水经注》中有记录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而诗人却反而用之,以猿声作为轻快欢悦的象征
  • 輕舟已過萬重山: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并与上句呼应。首字“轻”是与后面的“万重山”对比,衬托出行船的快速。一个“已”字将上一句中的“啼不住”与“过万重山”连接起来:岸上猿声犹回荡耳旁,船已过“万重山”了。而“万重山”也是诗人心中沉重负担的具现,“过”字写出了诗人已将心中负担苦闷如万重山一般抛在身后,轻松舒畅的意境。⋯⋯

写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不久,李亨既位,史称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璘督兵平叛,永王李璘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以重兵相压,李璘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璘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重庆市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

《唐诗别裁》引王渔洋之言:“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 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参考来源

  1. 汪艳菊. .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5. ISBN 7-5085-0790-8 (中文).第114-115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