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在亚洲

普林斯顿在亚洲英語:)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帮助应届大学毕业生获得为期一年的工作,主要是在亚洲的教育机构、商务、媒体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是这类组织中较著名的几个;纽约时报称其与外国語青年招致事業和平队等组织类似。[1]普林斯顿在亚洲是普林斯顿大学下设的独立分支,[2]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普林斯顿在亚洲成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

普林斯顿在亚洲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一批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为支持北京基督教青年会而成立了“普林斯顿在北京”,其中最有名的参与者是甘博。组织的名称在1923年改为“普林斯顿燕京基金会”。1949年,中国关闭了此组织,这也使得其将主要精力投向亚洲的其他地方,并在1955年更名为“普林斯顿在亚洲”。(在此之后组织也重建了大部分在中国的业务)1970年,组织雇佣了他第一个全职执行董事,组织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了很大的进步。[3]在2010年,组织在18个国家/地区派出了165名成员,包括柬埔寨,中国大陆,香港,东帝汶,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老挝,蒙古,马来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台湾,泰国和越南。[4]

普林斯顿在亚洲已经不再是一个传教组织,不过组织前执行长卡丽·戈登在1988年说道:“我们写于1911年的使命声明并没有改变。”[2]那个使命是

参考资料

  1. Chura, Hillary, , New York Times, 2006-02-25: C5
  2. Honan, William H., , New York Times, 1998-12-02: B14
  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30)
  4. , [13 September 201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