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路簿

《更路簿》是中國海南漁民在開發和經營西中沙群島的過程中,用海南方言字寫成,利用文字和地圖的方式描繪出的航海手冊。當中“更”是指渔船从一地航行到另一地需要的时间或距离;而“路”是指航行时针路,即航向。[1]其最早出現在元代,盛行于末、代和民國時期,記錄了南海海域的100多處地名和重要的海洋資訊。中國學者目前宣成發現的《更路簿》有10餘個版本的抄本,共命名南海島礁136個[2]

《更路簿》中记述着岛礁的地貌和海况,不但对岛礁的形态作「圈」、「筐」、「门」、「孔」、「峙」、「线」、「塘」等区分,还对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气象气候和水文情况作述说,并记录有观察海上风云和出行渔船的知识[3]

中國官方認為,南海諸島礁的命名是印證中國對於南海主權的鐵證。在《更路簿》中,漁民給南海中136個島礁起了「乳名」,其中東沙群島1個,西沙群島38個,南沙群島97個。除了以漁家口述形式流傳外,更以書面形式記載於《更路簿》的手抄本中。漁民的命名全是海南方言稱謂,鄉土味道濃厚[4]

參考資料

  1. 刘南威. (PDF). 地理科学. 1994, 14 (2): 105.
  2. 南海傳奇:《更路簿》凝血鑄命 老船長百代承繼-中新網
  3. . [2016-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5).
  4. 《更路簿》:中國人經略南海的歷史見證-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存檔,存档日期2016-07-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