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黑暗的時刻

是一部於2017年上映的英國戰爭電影,由喬·萊特執導,安東尼·麥卡騰編劇。主演蓋瑞·歐德曼飾演溫斯頓·邱吉爾,而其他演員還包含班·曼德森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莉莉·詹姆士史蒂芬·迪蘭羅蘭·匹克等人。該片主要講述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事蹟。

最黑暗的時刻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喬·萊特
监制
编剧安東尼·麥卡騰
主演
配乐達利歐·馬利安內利
摄影布魯諾·戴波內爾
瓦萊利歐·波納利
制片商
片长125分鐘[1]
产地 英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7年9月 (2017-09)TIFF首映)
  • 2017年11月22日 (2017-11-22)(美國)
  • 2017年12月1日 (2017-12-01)(中國大陸)
  • 2017年12月29日 (2017-12-29)(英國)
  • 2018年1月4日 (2018-01-04)(香港、新加坡)
  • 2018年1月5日 (2018-01-05)(臺灣)
发行商
预算3,000萬美元[2]
票房1.49億美元[3]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香港
臺灣
新加坡

該片的發展始於2015年2月5日,當時Working Title Films買下了由安東尼·麥卡騰撰寫、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的溫斯頓·邱吉爾的待售劇本《最黑暗的時刻》。主體拍攝於2016年10月下旬開始,並於2017年1月殺青

《最黑暗的時刻》於2017年11月29日在英國發行,而美國則提早在11月22日上映。此外,該片的首映禮在2017年多倫多國際影展上舉行。該片在上映後收穫普遍影評人的積極評價,主演歐德曼的演出尤其廣受讚譽,並以該片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劇情

該片的背景設定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歐各国在納粹德國进攻下淪陷,英國孤立无援下,剛上任的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蓋瑞·歐德曼 飾演)面臨著兩難的抉擇,他必須在與納粹德國求和或率領英國力抗德國之間做出選擇。

角色

製作

發展

2015年2月5日,據報導,Working Title Films買下了由《愛的萬物論》編劇安東尼·麥卡騰撰寫的待售劇本《最黑暗的時刻》,該劇本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的溫斯頓·邱吉爾[5]。據2016年3月19日的報導,喬·萊特有意出任導演,並正在與片商討論[6]。4月14日,蓋瑞·歐德曼正為在片中飾演邱吉爾一事與片商進行談判[7]。9月6日,班·曼德森(飾演喬治六世)與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飾演克萊門汀·邱吉爾)加盟了劇組[8]。11月,據報,達利歐·馬利安內利將為該片譜曲[9]。11月8日,史蒂芬·迪蘭簽約參演電影[10]

演員約翰·赫特曾簽約出演,詮釋前任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然而,歐德曼對外宣布,赫特因胰臟癌而接受治療,無法出演。他於2017年1月逝世。羅蘭·匹克取代赫特飾演張伯倫[11]

拍攝

為了飾演溫斯頓·邱吉爾(左),蓋瑞·歐德曼(右)在拍攝過程中一共花了200個小時來化妝

主體拍攝於2016年10月下旬開始。該片主要在約克郡曼徹斯特取景,其製片總部位在伊靈工作室[12]布魯諾·戴波內爾出任該片的攝影師,而服裝及美術設計師則分別由賈桂琳·杜倫莎拉·格林伍德擔任[13]。為了飾演邱吉爾,歐德曼在拍攝過程中一共花了200個小時來化妝[14]伊娃·普莫瑞克出任該片的化妝師,而和弘辻則負責為該片設計假肢[13]。《最黑暗的時刻》於2017年1月殺青[12]。瓦萊利歐·波納利負責剪輯該片[13]

上映

《最黑暗的時刻》計劃於2017年11月29日在英國上映,而美國則提早在11月22日上映[15]。該片原定於2017年11月24日在美國上映[8]。電影的首映禮將在2017年多倫多國際影展上舉行[16]。首支預告片於2017年7月13日發布。在看完預告片後,《衛報》的彼得·布萊德肖稱其是「對溫斯頓的一次全新的改編,感人肺腑且獨樹一格」[15]

反響

評價

該片收穫了普遍影評人的積極評價。爛蕃茄上收集的138篇專業影評文章中,有117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85%,平均得分7.4分(滿分10分),該網站對電影的共識性評價寫道「《最黑暗的時刻》由蓋瑞·歐德曼的精彩演出凝聚而成,儘管其劇情做不到,歐德曼仍成功演活了溫斯頓·邱吉爾[17],而基於另一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的50篇評論文章,其中44篇予以好評,2篇差評,4篇褒貶不一,平均分為75(滿分100),綜合結果為「普遍良好的評價」[18]。部分影評人認為,歐德曼在片中的表現足以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

參考資料

  1. . TIFF. [201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2. Ritman, Alex.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12-12 [201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7).
  3. . Box Office Mojo. [2018-06-09].
  4. Romano, Nick.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6-11-04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30).
  5. Fleming, Jr., Mike. . Deadline.com. 2015-02-05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30).
  6. Jaafar, Ali. . Deadline.com. 2016-03-29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7. McNary, Dave. . Variety. 2016-04-14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8. McNary, Dave. . Variety. 2016-09-06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1).
  9. . FilmMusicReporter.com. 2016-11-08 [2017-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8).
  10. Lodderhose, Diana. . Deadline.com. 2016-11-08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4).
  11. Babbage, Rachel. . Digital Spy. 2017-05-16 [2017-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0).
  12. Daniels, Nia. . Theknowledgeonline.com. 2017-06-01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1).
  13. Barraclough, Leo. . Variety. 2016-11-08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14. Busch, Anita. . Deadline.com. 2017-03-29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15. . The Guardian. 2017-07-13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16. . Deadline. 2017-07-25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17. . Rotten Tomatoes. [2017-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
  18. . Metacritic. [2017-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2).
  19. Nolfi, Joey.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7-09-02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