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富田城之戰

月山富田城之戰日語:)是日本戰國時代天文11年(1542年)~天文12(1543年)、永祿8年(1565年)~永祿9年(1566年),發生在尼子氏的根據地出雲國月山富田城的戰役。[1]

月山富田城遠景

月山富田城合戰包括大內義隆率領毛利氏等諸勢力攻擊的“第一次月山富田城之戰”和大內氏滅亡後由毛利元就進行的“第二次月山富田城之戰”。以及,為了滅在第二次合戰滅亡後的尼子氏的再興軍戰役。[2]

第一次月山富田城之戰

月山富田城之戰
日期天文11年(1542年)
地点
月山富田城
结果 大內方撤退、尼子氏勢力回復
参战方
大內軍 尼子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大內義隆
毛利元就
尼子晴久
新宮黨各員
兵力
約45,000 約15,000

天文10年(1541年),尼子晴久率領尼子軍攻擊毛利氏的根據地吉田郡山城,但是,被毛利軍和大內軍的援軍擊退(吉田郡山城之戰)。因尼子氏安藝遠征的失敗,安藝備後的情勢一轉,除觀望情勢的國人眾之外,依付尼子氏的國人領主之中也出現轉向依付大內氏者。安藝・備後・出雲・石見的主要國人眾甚至向大內氏提出請求驅逐尼子氏的連署狀。因此,陶隆房為首的武斷派主張遠征出雲。雖然遭相良武任冷泉隆豐等文治派的反對,但是,大內義隆最終決定出兵出雲。[1]

但是,遠征在耗費1年4個月的長期間之後,以大內側的敗戰結束,養嗣子大內晴持死於退却途中,義隆自此失去政治野心。此戰導致大內氏衰退,一方面,則是尼子氏勢力的回復,迎向最盛期。大內氏滅亡後,毛利氏和尼子氏針對石見國展開熾烈的爭鬥。[2]

第二次月山富田城之戰

月山富田城之戰
日期永祿8年(1565年)~永祿9年(1566年)
地点
月山富田城
结果 月山富田城陷落(出雲尼子氏滅亡)
参战方
毛利軍 尼子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毛利元就
吉川元春
小早川隆景
尼子義久
尼子倫久
尼子秀久
兵力
約30,000~35,000 約10,000

毛利氏在防長經略消滅大內氏,勢力擴大後,針對石見銀山和尼子氏對立,雖然在弘治2年(1556年)的忍原崩永祿2年(1559年)的降露坂之戰失敗。但是,永祿3年(1561年)12月,尼子晴久逝去,嫡男尼子義久繼承家督後,經過永祿5年(1562年)的雲藝和議,成功將石見銀山收入手中。一方面,尼子側因家臣團的不和、對雲藝和議的不滿,許多出雲西部・南部國人眾離反倒向毛利側。元就因此趁尼子氏衰退的機會,進攻出雲。[3]

毛利元就在壓制月山富田城的日本海側玄關口白鹿城,成功防止兵糧從日本海輸入後,對富田城進行包圍。永祿9年(1566年)11月21日,尼子氏在兵糧缺乏的籠城戰後降伏。繼大內氏之後,消滅尼子氏的毛利氏成為中國地方最大的戰國大名。一方面,對尼子氏降伏抱持不滿的山中幸盛(山中鹿介)、立原久綱等人開始尼子氏再興的活動。[4]

尼子再興軍

戰國時代
日期永祿12年(1569年)
地点
月山富田城
结果 尼子再興軍撤退
参战方
尼子再興軍 毛利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尼子勝久
山中幸盛
秋上宗信
毛利元秋
天野隆重
兵力
約1,000~2,000 約300~500

永祿11年(1568年),以尼子家再興為目標的山中幸盛立原久綱等人,擁立京都東福寺尼子國久之孫勝久,使其還俗[1]

永祿12年(1569年),在尼子舊臣支持下,從但馬國經由海路,經隱岐國登陸出雲國。尼子氏殘黨在出雲集結,尼子再興軍勢力擴大到約6,000人,攻陷真山城後,幾乎壓制出雲的舊領。同年7月,尼子再興軍着手攻略月山富田城。但是,尼子再興軍始終無法奪取毛利元秋天野隆重以僅少人數防守的月山富田城,最後反而遭到以毛利輝元為總大將的救援軍掃蕩,最後的據點真山城也落城,再興軍被逐出出雲。[4]

參見

參考資料

  1. 歴史群像シリーズ9 毛利元就(1988年 学習研究社
  2. 米原正義 校注『陰徳太平記』全6冊(東洋書院、1980年)
  3. 戦国ロマン広瀬町シリーズ6『新雲陽軍実記』(ハーベスト出版、1973年)
  4. 歴史群像シリーズ49 毛利戦記(1997年 学習研究社)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