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停變期

月球停變期的週期是18.6年,是月球緯度變化到達極大值的週期。其結果是,在高緯度地區,月球出線在高空中之後,經過兩星期就在地平線的低處。這種現象在青銅時代英國愛爾蘭巨石文化社會,有著特殊的意義;以及一些新異教主義也有宗教上的意義。證據還存在於其它古代文化或文化遺址的農曆月出或月落停頓期的調整,像是科羅拉多俄亥俄柱狀石

簡略的解釋


當地球繞著軸自轉,在我們頭頂上天空的星星在圓上運動,使我們覺得所有的星星都固定在環繞著我門的大球上。同樣的,我們使用經度緯度測量地球上的位置,我們使用赤經 (相當於經度) 和赤緯 (相當於緯度) 測量恆星在天球上的位置。如果你站在地球上北緯50 °的地方,則在你頭頂上星星的赤緯就是50 °。

與恆星不同的是,太陽月球都沒有固定的赤緯。由於地球自轉軸以23.5 °的傾角 (與垂直於軌道平面直線的夾角) 環繞著太陽公轉,所以太陽的赤緯會從夏至的+23.5 °變化到冬至的−23.5 °。因此,在北半球,在六月的太陽與十二月的比較,不僅位置較高,可以看見的時間也比較長。這也是為甚麼在地球上有季節的變化。

月球也有赤緯的變化,但它的變化是每一個月,而不是如同太陽的一年。所以他可能只經過兩星期就從赤緯+25° 到 −25° ,在兩星期後又回到+25°。因此,在一個月中月球可以從高掛在天空,到在地平線附近移動,又回到高空中。


但是,不同於太陽,月球可以到達的最大赤緯和最小赤緯也會改變。這是因為月球環繞地球的軌道平面相對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 (黃道) 有大約5°的傾斜,而這傾斜的方向相對於地球23.5 ° 的傾斜方向也會以18.6年的週期逐漸交替的以"和"與"差"的值變換著。結果是,月球赤緯的最大值變化會從(23.5° − 5°) = 18.5° 到 (23.5 ° + 5 °) = 28.5 °之間逐漸變化。此一效果是在一特定的時間 (最小的月球停變期),月球在一個月內的赤緯變化是從+ 18.3 ° 到−18.3 °,總量是37 ° 的改變。這不是特別大的變化,並且在天空中不是很明顯的。但是9.3年後,月球的赤緯變化會從+28.5 °到 −28.5 °,這樣的總變化是57 °,這樣的變化足以在兩個星期 (半軌道) 就從天頂距是高懸在天空成為低垂在地平線附近。

嚴格來說,月球停變期只是時間中的一瞬間:它不會堅持一定要花兩周的時間從最大赤緯值 (正值) 到最小赤緯值 (負值),而且它的兩個極大值也不會完全配合著兩個極端值。不過,因為18.6年的停變期週期比月球的軌道週期長了許多,所以在軌道週期中的緯度變化相對於半週期的緯度變化是很小的。

詳細的解釋


名稱的來源

"月球停變期"這個名詞顯然是考古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托姆,在他1971年的著作《巨石月球天文台》 (牛津大學出版) 中創造的。英文的solstice (冬至點)這個名詞衍生自拉丁文的solstitiumsol- (太陽) + -stitium (停止),描述了太陽緯度變化的同樣極端現象。無論太陽或月球都不會停止變化,顯然的,是有什麼在瞬間阻止了緯度的變化。

感謝

這篇文章中所引用的資料都是使用噴射推進實驗室星曆計算 (HORIZONS)的程式計算的,感謝他們為社會提供如此有價值的資源。

進階讀物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