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卫六

木卫六又稱為「希瑪利亞」(Himalia),是木星的一颗自然卫星。屬於不規則衛星,也是其中最大的一顆不規則衛星,1904年12月3日[5],它在利克天文台查尔斯·狄龙·珀赖因发现。 1975年,国际天文协会将它授名为Himalia(希玛利亚)[6]。在希腊神话中,希玛利亚是一个女神。她与宙斯有三个儿子。

木卫六(Himalia)
发现
发现者 查尔斯·狄龙·珀赖因
发现日 1904年12月3日
轨道特性
轨道平均半径 11,432,430千米(0.07642 AU[1]
離心率 0.15798[1]
近木点 9,782,900千斤米(0.065 AU)
远木点 13,082,000千米(0.087 AU)
公转周期 250.5662[1]
轨道圆周 71,456,750千米(0.478 AU)
平均公转速度 3.34千米每秒[2]
轨道与黄道交角 27.50°[1]
轨道与木星赤道交角 29.59°[1]
行星 木星
物理特性
平均直径 93千米[2]
表面面积 约90,800平方千米
体积 约2,570,000立方千米
质量 9.56×1018千克[2]
平均比重 2.8克每立方厘米[2]
表面重力加速度 约0.062米每平方秒(0.006克)
逃离速度 约0.100千米每秒
自转周期 7.782小时[3]
自转轴倾斜度 不详
反光率 0.04[4]
表面温度
最低平均最高
不详 不详 约124k
大气压 0帕斯卡

命名

木衛六是到1975年才以希臘神話中的希玛利亚(Himalia)命名 [6] ,在那之前木衛六就單純以木星VI(Jupiter VI)或木星衛星VI(Jupiter Satellite VI)的臨時代號稱呼。而然隨著木衛七的發現,開始出現了一些給木衛六正式名稱的聲音,因此天文學家A.C.D.克羅美林寫道

因此最後木衛六命名為希玛利亚,有的時候也會稱它赫斯提亞(Hestia)。[8]

物理特性

跟其他的衛星一樣,木衛六的表面呈現灰色,其中色指數B-V=0.62、V-R= 0.4,這個數值類似於C形小行星[9] 另外卡西尼號在木衛六發現了一個頻繁平凡無奇的電磁波譜,其吸收波長在 3 μm的地方,這個電磁波譜表示木衛六上可能有水存在,是所有生命的基本根源,這意味着木衛六有極小的可能性有生命存在。[10]

軌道特性

木卫六是希瑪利亞群之中最大的成员,因此希瑪利亞群以它的名稱命名。这个卫星群包括五个绕着木星公转的卫星。它们离木星的距离在11到13百万千米的范围之内。它们的自转轴倾斜度都在27.5度左右。[11]木衛六的近木點9,782,900千米、遠木點13,082,000千米,而它軌道與黃道交角27.50°、軌道與木星赤道交角29.59°,符合希瑪利亞群的要求,另外它的軌道離心率0.15798[2] ,則平均公轉速度為3.34km/s[2]

探測

新視野號拍下的木衛六,解析度並不是很好。

在2000年,卡西尼号宇宙飞船在前往土星的路程上,拍摄到數张木卫六的照片,有些照片甚至是近從440萬公里的距離拍攝,但是那些照片的解析度都很低,而且只佔圖片的幾個像素,並没有显示出任何木卫六表面的详细情况。根據拍摄出的照片,木衛六大約有150 ± 20×120 ± 20 km,與地球上觀測的值類似。 [4] 另外在2007年3月,要前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也在800萬公里處拍下木衛六的照片,同樣的這些相片的解析度也很差。

参见

参考文献

  1. Jacobson, R. A. .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0, 120: 2679–2686. doi:10.1086/316817.
  2. . Solar System Explorer.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9).
  3. Pilcher, Frederick; Mottola, Stefano; Denk, Tilmann. . Icarus. 2012, 219 (2): 741–742. doi:10.1016/j.icarus.2012.03.021.
  4. Porco, Carolyn C.; et al. . Science. March 2003, 299: 1541–1547. doi:10.1126/science.1079462.
  5. . Astronomical Journal. 1905 January 9, 24 (18): 154B;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 Harvard College Observatory Bulletin. 1905 January 25, 175: 1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Perrine, C. D. .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05, 17: 22–23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Perrine, C. D. . Astronomische Nachrichten. 1905, 169: 43–44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7).
  6. Marsden, B. G. . IAUC Circular. 7 October 1974, 2846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2).
  7. Crommelin, A. C. D.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March 10 1905), 65 (5): 524–527.
  8. Payne-Gaposchkin, Cecilia; Katherine Haramundanis. .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0. ISBN 0-134-78107-4.
  9. Rettig, Terrence W.; Walsh, Kevin; and Consolmagno, Guy. . Icarus. 2001, 154: 313–320. doi:10.1006/icar.2001.6715.
  10. Chamberlain, Matthew A.; Brown, Robert H. . Icarus. 2004, 172: 163–169. doi:10.1016/j.icarus.2003.12.016.
  11. Sheppard, S. S., Jewitt, D. C., Porco, C.; Jupiter's Outer Satellites and Trojans, in Jupiter: The Planet, Satellites and Magnetosphere, edited by Fran Bagenal, Timothy E. Dowling, William B. McKinnon, Cambridge Planetary Science, Vol. 1,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81808-7, 2004, pp. 263-28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