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鈿

朱寶鈿(1914年1月1日-2009年11月25日)廣東人護理師公共衛生學家、台北護專校長,推動臺灣公共衛生,第十二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朱寶鈿
性别
出生(1914-01-01)1914年1月1日
 中华民国
逝世2009年11月25日(2009歲-11歲-25)(95歲)
母校北平協和醫學院(今北京協和醫學院
燕京大學
哈佛大學
职业護理師、公共衛生學家
荣誉三等衛生獎章(1989年)
醫療奉獻獎(2002年)

生平

朱寶鈿生於1914年1月1日,籍貫廣東[1]

朱寶鈿初中時在寄宿學校,十幾個同學睡在一間大寢室裡,因交叉感染,一到晚上同學咳嗽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後學校新聘的公衛護士建議校方在寢室兩旁加裝窗戶,保持空氣流通,並添購不少醫藥設備,使得同學恢復健康。此事讓朱寶鈿決定投入公共衛生。[2]

1938年,朱寶鈿從北平協和醫學院(今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系和燕京大學醫護預科畢業,投入推動鄉村公衛。抗戰期間,她加入中央衛生實驗院,負責壁山縣公衛教學區的建立。[1][2]

1948年,朱寶鈿取得哈佛大學公衛碩士[1]。1949年來臺灣時,她見到護理人員都是醫院自行訓練的護佐,一點地位都沒有,甚至還要幫著燒飯、洗衣、服侍醫生、開門掃地的[3]。她先到桃園縣復興鄉和新竹縣推廣公衛工作,並負責主持各地護校學生分組前來實習家庭訪視的訓練課程[2]。1956年,她協助婦工會成立婦女之家,指導婦女保健、推展下鄉服務,演話劇、辦衛生展覽會,辦托兒所及各類家庭衛生活動[3]

省立台北護專成立後,朱寶鈿在當時校長徐藹諸的邀請下,出任該校教授兼教務主任[2]。1958至1984年,她在該校先後擔任教授、教務主任及校長的職務,七十歲左右退休[1]。該校用的公共衛生護理教科書就是她編寫[4]

當時護專位在萬華的內江街,朱寶鈿帶領學生主持當地環境清潔工作。她回憶當時居民並沒無盥洗用具要分開的觀念,全家人會共用臉盆、毛巾,使得砂眼、肺結核、寄生蟲就在家人間相傳。當她帶著實習公衛護士挨家挨戶訪視時,碰到無力購買毛巾的貧戶,就教他們將舊衣服或床單撕開,逐一縫上家人的名字區別。訪視時,有產婦即將臨盆,她便跟著學生充當起助產士,幫忙接生,並示範如何照護新生兒。假日時,她組織母親會、兒童會等社區活動,以說故事或遊戲,進行生活化的衛教。[2]

朱寶鈿當校長時因沒有架子,被護專學生私底下暱稱為「寶寶校長」[2]台東聖母醫院副院長陳良娟是朱寶鈿的學生,她說朱老師力行「無缺點主義」,希望預防缺點,如發生錯誤也當及時補救,並不二過,但朱寶鈿對人很好,很容易原諒他人[4]。朱寶鈿也會拿錢資助學生深造,如動拿自己積存的美國股票給林壽惠出國唸書,交代萬一錢不夠,就把股票變現應急,然而後任護理學會理事的林壽惠始終沒有動用這筆錢[2]

朱寶鈿多次擔任中華民國護理學會理事長職務,歷任第九屆、第十屆、第十六和第十七屆理事長[1]

朱寶鈿終生未婚[3],2009年11月25日去世[4]

荣誉

1975年5月12日護士節,在台北市省立護專禮堂與林鄧璐德等人接受資深優良護士表揚[5]

1989年5月12日護士節,衛生署長施純仁頒發三等衛生獎章[6]

2002年4月27日,獲得第十二屆醫療奉獻獎[7]

參考

  1. . 《民生報》. 2002-04-25 (中文(台灣)‎).
  2. 劉郁青. . 《民生報》 (中文(台灣)‎).
  3. 張典婉. . 《民生報》. 1991-02-07 (中文(台灣)‎).
  4. 陳智華. . 《聯合報》. 2010-11-26 (中文(台灣)‎).
  5. . 《聯合報》. 1975-05-13 (中文(台灣)‎).
  6. . 《民生報》. 1989-05-11 (中文(台灣)‎).
  7. 黃庭郁. . 《中國時報》. 2002-04-28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