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拱栟

瑞昌王朱拱栟(1489年2月6日-1519年?,號春臺[1]明朝寧藩第三代瑞昌王,瑞昌榮安王朱覲鐊之孫,瑞昌悼順王(追封)朱宸㵾的嫡長子。

生平

弘治二年正月初六日(1489年2月6日)生[1]。弘治三年(1490年)二月,瑞昌悼順王朱宸㵾尚未等到皇帝遣使冊封即去世[2]。弘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日(1499年6月15日),朱拱栟襲封瑞昌王[1]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1519年7月10日),寧王朱宸濠起兵叛亂,朱拱栟與宜春王朱拱樤、朱覲鋌(樂安昭定王朱奠壘之子)、朱宸渢(樂安溫隱王朱覲鑉之子)、朱宸瀾(樂安溫隱王朱覲鑉之子)、朱宸㵬(樂安昭定王朱奠壘之子鎮國將軍朱覲鍊之子)、朱覲𨯤(宜春宣和王朱奠坫之子)、朱宸洧(宜春懷簡王朱覲鐏之子)、朱拱槭(宜春康僖王朱宸澮之子)、朱宸㵯(宜春懷簡王朱覲鐏之子)、朱宸汲(朱覲𨯤之子)、朱宸湯(宜春宣和王朱奠坫之子鎮國將軍朱覲錀之子)、朱宸澅(石城端隱王朱覲鏑之子)、朱宸滻(石城端隱王朱覲鏑之子)等十四名宗室相率聽命,參與叛亂[3]。七月,朱拱栟等人隨從朱宸濠離開南昌府出征[4]。朱拱栟死因不詳。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二月,朱拱栟等四名參與叛亂的已死宗室的屍體被焚棄,其餘十名宗室被勒令自盡並焚棄其屍[5]

瑞昌王的封爵被廢除後,瑞昌王府宗室先由樂安王府管理。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以瑞昌恭僖王朱奠墠與弋陽榮莊王朱奠壏同母,瑞昌王府宗室改由弋陽王府管理[6]萬曆十二年(1584年),因瑞昌王府諸宗意向不同,紛紛奏擾,明神宗准許瑞昌王府宗室於本府內公推一人自行管理府事[7]。朱多煡遂被公推管理瑞昌王府事[8]

家庭

  • 高氏(1491年-)[1],南城兵馬副指揮高綸長女,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冊為瑞昌王妃[9]

子孫

  • 長子:朱多燦(1510年-1571年)
    • 孫:朱謀大(1531年-1588年)
    • 孫:朱謀革(1533年-1593年)
    • 孫:朱謀丙(1538年-1597年)[10]
  • 次子:朱多焌(1515年-)[11]

參考資料

  1. 《盱眙朱氏八支宗譜》卷4,第27頁。
  2. 《明孝宗實錄》卷35
  3. 《明武宗實錄》卷175:“丙子,寧王宸濠反……宜春王拱樤、瑞昌王拱栟、鎮輔將軍覲鋌、宸渢、宸瀾、宸㵬、覲𨯤、宸洧、拱槭、宸㵯、宸汲、宸湯、宸澅、宸滻皆相率聽命。”
  4. 《明武宗實錄》卷176:“宸濠統兵發南昌……以郡王拱栟等十餘人行……”
  5. 《明武宗實錄》卷194:“賜宸濠死。先是,有旨召皇親公侯駙馬伯內閣府部大臣科道官俱至通州,議宸濠獄。於是。列上其罪狀,言宸濠大逆不道,宜正典刑,拱樤、覲𨯤、宸渢、宸瀾、宸㵬、宸洧、宸㵯、宸汲、宸湯、宸滻及已死拱栟、覲鋌、拱槭、宸澅助逆,皆宜同罪,死者亦戮如法。上曰:宸濠等得罪祖宗,朕不敢赦,但念宗枝,姑從輕,悉令自盡,仍焚棄其屍。”
  6. 《明世宗實錄》卷479
  7. 《明神宗實錄》卷147:“先是,江西瑞昌王府兼攝于有王之府已久,諸宗意向不同,或願附多煌,或願附建安,各持所見,紛紛奏擾。至是,禮部移諮撫按,會議覆請得旨,瑞昌宗室准於本府內從公推舉相應者,自行管理各府見附者,不得援例。”
  8. 《明神宗實錄》卷269:“以江西石城王府鎮國中尉謀煒、宜春王府輔國將軍拱楐各管理府事。瑞昌王府多煡衰耄,以鎮國中尉多炘代。”
  9. 《明武宗實錄》卷36
  10. 《盱眙朱氏八支宗譜》卷4,第139頁。
  11. 《盱眙朱氏八支宗譜》卷4,第65頁。
前任者:
父悼順王朱宸㵾
明瑞昌國國王
1499年-1519年

原因:從寧王朱宸濠反,國除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