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志
李中志(1916年4月30日-1950年7月2日),原名李金財,日治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和尚洲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尚洲公學校第一名畢業,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擔任預備武裝起義總指揮,郭琇琮擔任副總指揮[1],由老台共廖瑞發引介加入共產黨,成為省工委台北市工委會委員發展組織,因紅旗雜誌遭檢舉被逮捕,並牽連延平中學校長及多名教員,1950年7月2日與廖瑞發被枪决於馬場町刑場。[2]
李中志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16年4月30日 大日本帝國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和尚洲人 |
逝世 | 1950年7月2日 中華民國台北 |
籍贯 | 大日本帝國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和尚洲人 |
国籍 | 大日本帝國 1916年-1945年 中華民國 1945年-1950年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1946年10月-1950年11月28日 |
生平
少年李中志
李金財生於1916年4月30日,父親張查某係一貧農,入贅和尚洲李家,子女皆隨母姓李,但後來母親過世,其父再娶,生弟張金海、妹張硯,幼年聰明的李金財,1928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和尚洲公學校,但是如許強等台籍子弟,因教材與小學校相差甚多,以至報考台北二中落榜,由於老台共廖瑞欽與李金財的父親是反日同志,在李金財家中設台共學習組織,因此13歲的李金財也就耳濡目染之下加入讀書會,妹妹張硯回憶:「讀小學時日本人罵我們清國奴,哥哥就氣憤地回滾回日本去,哥哥告訴我清國奴就是亡國奴的意思。」,與大多數的台籍青年一樣反日思漢由是萌芽,李金財在太平町補習中文並且學習了一口流利的英文。[2]
1931年廖瑞發等台共成員遭日本警察逮捕,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李金財積極尋求回到祖國抗日的道路,他決定先到東京留學,再看是否能通過滿州國進入中國,1938年李金財在同鄉李水清幫助下進入東京府立第六中学校夜間部(今東京都立新宿高等学校)就讀預備考大學,李金財此時改名李中志,1940年考入中央大學 (日本) 法學部,1944年畢業後已是戰雲密布的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政府實施徵兵徵集台灣子弟入伍,1945年李中志決定加入日本空軍,計畫將飛機開往中國解放區,但是因體檢不合格,只能擔任陸軍,一直到戰爭結束李中志少尉退伍,始終無法進入中國。[2]
加入共產黨
1945年8月,中共即派蔡孝乾、洪幼樵、張志忠等人建立台灣省工作委員會,蔡孝乾與廖瑞發係老台共,因此蘆洲一時成為省工委最早聚集地,由於廖瑞發的關係,李中志1946年即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李中志糾集學生組織武裝起義[3],根據當時就讀延平大學葉紀東的回憶,3月4日李中志找陳炳基與葉紀東預備進行武鬥,當時他們動員北部學校學生進行戰鬥編組組成學生軍,李中志軍旅生涯所學得以發揮,李中志擔任總指揮,郭琇琮擔任副總指揮、陳炳基法商學院、陳金目師範學院、葉紀東延平大學,當時預計攻佔景尾軍火庫,然後再攻佔馬場町軍火庫,而廖瑞發家離警備司令部較近為指揮中心,一旦攻佔軍火庫後立即進攻警備司令部,同時聯絡了烏來的原住民頭目支援作戰,但因為原住民頭目3月6日才下山,青年軍已於3月4日晚上與3月5日凌晨間起事,由於未掌握先機已陸續退卻,武裝攻擊計畫宣告流產[4][3]。
入獄與槍決
1947年10月,李中志與郭琇琮等成立省工委台北市工委會,並發展支部組織,李中志的弟弟張金海、妹妹張硯也都加入組織,張金海擔任街頭支部委員,張硯擔任和尚洲公學校教師,李中志則與中央大學同學楊廷謙成立台灣新生建設研究會,1949年9月李中志因訂購日本共產機關報《紅旗》雜誌遭檢舉被逮捕,原來李中志將收據藏於旗桿放於租屋處天花板,後來的房客發現旗桿中的收據向保安司令部告發,李中志住處正好有楊廷謙信件,又楊廷謙家中有台灣新生建設研究會名冊,以此牽連延平中學校長及多名教員,廖瑞發也因民主自治同盟案而一併遭判死刑,李中志於1950年39安潔字第1110號判決書判處死刑,1950年7月2日與廖瑞發被枪决於馬場町刑場[2][5]。
平反
2018年12月7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三字第1075300145A號函文,公告受難者黃藻儒君等1505人應予平復司法不法之刑事有罪判決暨其刑,其中(39)安潔字第1110號,有關李中志共同意圖顛覆政府而 著手實行之有罪判決暨其刑及沒收之宣告正式撤銷[6]。
參考資料
- 藍博洲. . 傳記文學. 2004-06.
- 藍博洲. . 台灣人民出版社. 2010-09-01.
- 藍博洲. . 時報文化. 1991-06-24.
- 林木順. . 前衛出版社. 1995-07-01.
- . 國家檔案管理局. 1950-05-13~1958-03-14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 . 中華民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