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生

李同生1929年2月22日-2020年9月2日),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湖北武汉[5][6][7]中醫藥學中醫骨科專家,博士導師,中醫藥研究專家、教授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國第一批國家500名名老中醫之一,世界中醫骨傷科聯合會名譽主席[8],湖北省中醫藥研究所名譽院長(原院長)[9]。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客座研究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評委員,全國第一,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10],首批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11],同濟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12],《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主編[13]。李同生為李氏醫武世家第四代傳人[14],從醫執教歷数十载,2007年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中醫骨傷名師榮譽稱號[3]

李同生
性别
出生(1929-02-22)1929年2月22日
湖北省武汉市
逝世2020年9月2日(2020歲-09歲-02)(91歲)[1]
湖北省武汉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中醫藥學教授

生平

李同生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祖父李建章[15]在清朝嘉靖年间就擅治骨伤[16][17]。1958年初,李同生擔任同济医科大学(武漢醫學院)協和醫院骨傷科主治醫師,取得了大量的科研及臨床成果,受到中央衛生部及省市領導的表彰。1971年2月,中國前總理周恩來北京主持召開第一屆“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18]審評8個全國重點研究項目,李同生參加會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與關節損傷”,受到周總理好評,並指令向全國推廣李同生在此推廣中為國家培養中西醫結合骨科高級人才一千餘名,推廣中西醫結合,小夾板固定治療骨與關節損傷病例數十萬計。1985年6月,調任中國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任院長,同年11月擔任同濟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副所長(无正所长),是繼上海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之後,全國第二個醫藥高等院校成立的中西醫結合研究所[19]。1999年獲吳階平副委員長頒發的“二十世紀中國接骨學最高成就獎”[2][20][21]

其部分中醫藥物研究貢獻包括[19]

  • 「紫金酒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名老中醫證治經驗分課題”)獲獎:1990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通督活血湯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獎:1993年湖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
  • 「健骨片治療骨關節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獎:1993年湖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同生學術繼承人李薔薇教授等[22][23]

參考文獻

  1.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2. . 国际骨伤信息网. 2010-09-08.
  3. 中国新闻网. . 新浪新闻. 2007-06-05 [2018-01-27].
  4. . 湖北日报网.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9版. 2011-03-18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5. 李生玉. .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94: 430 [2018-01-27]. 李同生 1929年2月生,山东曲阜人,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湖北省中...
  6. 于俊道.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632 [2018-01-27].
  7. 高勇.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 242. ISBN 9787507813746. 李同生 1929年生于湖北武汉。山东曲阜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医骨伤科专家。1953年毕业于武汉市中医进修学院。1944年即从父学习中医骨伤科。1948年入武汉市正骨学习班。1953年后,历任武汉市正骨联合诊所中医师、副教授,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湖北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8. 世界中醫骨傷科聯合會. . [2018-01-24] (中文(简体)‎).
  9. 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 . 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 2011-12-01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2) (中文(简体)‎).
  10. . 湖北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2016-05-19 [2018-01-24] (中文(简体)‎).
  11. 中華中醫藥學會. . 中華中醫藥學會. 2012-10-17 [2018-01-24] (中文(简体)‎).
  12. . 湖北省中医院. 2014-08-21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4).
  13.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辑部. [2018-01-24] (中文(简体)‎).
  14. . 學問網.
  15. 李同生小传,《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9年04期
  16. 刘鸿泽.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133 [2018-01-27]. ISBN 9787020025770.
  17. 王登福 (编). . 2003: 344. ISBN 9787543029118. 其医术传给了儿子李同生。解放后,李同生参加中药进修班学习,后进入正骨联合诊所。由于李同生继承了祖传的医疗经验,加上他自己推陈出新,有所创造,故名气在他父辈之上。50年代中期,他参加武汉体院工作,医治闪挫接榫,驰名体界。50年代末其父去世后,他便退职回家,60年代初又被吸收到协和医院任正骨科医师。由于他在中医正骨学上有著述与独创,80年代初提升为副教授,是江汉区正骨业中惟一取得较高职称的。
  18.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10-12 [2018-01-24] (中文(简体)‎).
  19. 同濟醫院. . 同濟醫院. 2010-03-23 [2018-01-24] (中文(简体)‎).
  20. 李同生等主编.实用中医骨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1. 李同生,刘柏龄,樊春洲。 实用骨伤科学。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03
  22. . 《人文天地》杂志社. 2017-11-13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23. 教务处. . 湖北省中医院. 201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