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凱利

詹姆斯·李察·凱利英語:1975年3月28日)是一名美國男導演、編劇和製片人,知名於2001年自編自導的《怵目驚魂28天》。

李察·凱利
凱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喜戲院舉行的《南方傳奇》問答會上
导演
原文名
出生詹姆斯·李察·凱利
()

(1975-03-28) 1975年3月28日
美國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
职业導演,編劇,製片人
母校南加州大学
活跃年代1996年至今

早期生活

李察·凱利出生於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是蓮恩()和恩尼斯·凱利()的兒子。他在維吉尼亞州米德洛錫安成長,在那裡就讀米德洛錫安高中,於1993年畢業。[1]小時候,他的父親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海盗号計劃中工作。他獲得獎學金到南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學習電影,並加入了Phi Delta Theta聯誼會。在1997年畢業之前,凱利大學製作了兩部短片——《告別處》()和《情感問題》()。[2]

凱利在羅伯特·K·埃爾德改變我一生的電影》一書中對他的採訪談論《巴西》:

我認為我從泰瑞那兒學到最重要的一點是,每個鏡框都值得注重細節。每一幀都值得及時按暫停,然後扔到一幅油畫之類的牆上,如果在每幀下功夫,電影的意義就會變得更深、更具價值。[3]

職業生涯

凱利執導的首部長片《怵目驚魂28天》(2001年)雖然票房不佳,但在評論界和粉絲間取得不錯的口碑,其中在土星獎提名11項獎項。該片後來在《帝國雜誌》的史上最偉大的50部獨立電影排名中名列第二,僅次於昆汀·塔倫提諾的《霸道橫行》(1992年)。[4]

2005年,凱利為東尼·史考特執導的電影《女模煞》編寫了劇本。凱利說:「那真是一次美妙的經歷。我為東尼·史考特寫了那封信。那是東尼·史考特的個人項目,他花了八年時間與多明妮·哈維一起發展,多明妮·哈維是他的密友,幾乎像他的女兒。他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來講述她的故事,所以對我來說,能夠與東尼合作並為他寫劇本、為他設計一個非常精美的拼圖來講述她的故事對我來說是一種榮幸。所以,這僅僅是個特權。」[5]

凱利寫了許多尚未製作的劇本,其中包括改編自库尔特·冯内古特的《貓的搖籃[6]路易斯·薩奇爾的《[7]

第二部長片《南方傳奇》由巨石強森莎拉·蜜雪兒·吉蘭西恩·威廉·史考特凱文·史密斯米兰达·理查森主演,其初剪版在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上試映[8],於2007年11月16日在美國正式上映;儘管眾星雲集,但電影票房和口碑雙敗。[9]

2008年,凱利的製片公司達科娛樂()宣布將與導演鮑伯·高斯合作改編暢銷書籍《塔克,嘿咻嘿咻嘿咻![10]改編電影於2009年推出。原作者塔克·馬克斯在他的博客中詳細介紹了凱利(Kelly)對這一過程的參與[11]

他執導的《百萬殺人實驗》改編自李察·麥森的短篇小說《按下去,按下去》,電影於2009年發行[12]。不久後,凱利開始計劃一部背景設定於2014年曼哈頓的驚悚片,試圖拍成3D,且片中部分情節以CGI效果處理[13]。2011年,他宣布自己將自編自導《聖體市》(),電影背景設定於得克萨斯州艾利·羅斯擔任監製[14]。但電影由於財務和選角問題,製作被取消。凱利表示,他將轉而製作犯罪驚悚片《阿米庫斯》(),由詹姆斯·甘多費尼主演;然而,在演員於2013年去世後,製作宣告終止。[15]

凱利在2017年接受《PopMatters》雜誌採訪時說,他有製作《怵目驚魂28天》續集的想法,故事規模將比前集更大[5]。關於2009年失敗的《怵目驚魂28天》續集《怵目驚魂28天2》,凱利說:「我與它無關。當人們試圖責怪我或對我負責時,我討厭它,因為我沒有(參與)。我沒有(《怵目驚魂28天》)的掌控權。我在24歲時就放棄了它們(系列化)。我討厭別人問我這個問題,因為我從沒看過,我也永遠不會,所以……別問我關於續集的事情。」[5]

2021年1月23日,凱利接受《娛樂周刊》的訪談時表示想製作《南方傳奇》的續集,並希望巨石強森能回歸演出[9]

評價

2016年,凱文·史密斯談到凱利:「他就像克里斯多福·諾蘭一樣極富創造力。但諾蘭在華納兄弟公司的系統中得到了特別的待遇,他獲得很多錢來製作像《全面啟動》這樣的大型藝術電影。李察能成為我們眾多最偉大的電影人。他現在就是,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還是個孩子且人們需要像諾蘭那樣的小子。」[16]

作品列表

年份 標題 導演 編劇 製片 附註
1996 《告別處》() 短片
1997 《情感問題》() 短片
2001 怵目驚魂28天
2005 女模煞 史特夫·巴蘭西克合作編劇
2006 南方傳奇
2009 世上最讚老爸
2009 塔克,嘿咻嘿咻嘿咻!
2009 百萬殺人實驗
2010 對決瘋暴

參考資料

  1. .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2. . USC Cinematic Arts.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4).
  3. Elder, Robert K. .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2011: 54. ISBN 978-1-55652-825-5.
  4. . Empire Online.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5. Maçek III, J.C. . PopMatters. 2017-04-02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6. . Richard-kelly.net.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0).
  7. . Twitter.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8. . festival-cannes.com.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2).
  9. Collis, Clark.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21-01-22 [2021-01-24].
  10. Siegel, Tatiana. . Variety. 2008-06-05 [200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3).
  11. . ihopetheyservebeerinhell.com. 2008-06-06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8).
  12. . BloodyDisgusting. 2009-11-03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13. Eggertsen, Chris. . BloodyDisgusting. 2009-11-03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14. Zeitchik, Steven. . Los Angeles Times. 2011-02-17 [201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15. Siegel, Tatiana.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5-05 [2016-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16.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5-09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