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崠山

李崠山,又名李棟山,位於台灣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尖石鄉交界處,峰頂海拔1914公尺,為台灣小百岳之一[1]

李崠古堡門口正面
李崠古堡門口背面

李崠山地處大漢溪油羅溪的分水嶺,有山徑通往北方約4.5公里的鳥嘴山、西方約3公里處的大混山,山頂附近有一座日治時期的磚造古堡,稱為「李崠山古堡」[2][3]

歷史

日治時期1910年到1913年, 共有三次隘勇線前進戰役李崠山事件,當時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更親自坐鎮兩個月督戰。 李崠山位居當時原住民族勢力範圍, 宜蘭、臺北、桃園、新竹的中心地帶, 泰雅族稱之為Tapong,蕨類之意, 其最高點稱為Rubi,為草地或苔蘚類, 意指植被茂盛人跡罕至之意, 乃大漢溪中上游與油羅溪流域的分水嶺。 李崠山地區乃泰雅族之傳統領域, 日治時期的內灣馬里闊丸社、卡澳灣社、後山馬里闊丸社及基那吉社等四大族群。 在臺灣總督府的施政中, 李崠山在交通、殖產政策與統治上,都位居中心地位。[4]

參考資料

  1. 《台灣小百岳》,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官方網站 存檔,存档日期2012-04-18.
  2. 《台灣走透透:地圖王》,戶外生活圖書,2007年3月,第26頁
  3. . [201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0).
  4. 林一宏王惠君《從隘勇線到駐在所——日治時期李崠山地區理蕃設施之變遷》,中研院台史所, 臺灣史研究 2007年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