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渝

李渝1944年1月23日-2014年5月5日),臺灣小說家、美術史學者。祖籍安徽,生於重慶,長於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博士[1],受教於中國美術史名家高居翰。曾任教於紐約大學東亞系、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白先勇文學講座客座教授。曾獲時報文學獎。大學時代始發表小說,然而柏克萊時代投入保釣運動,幻滅之餘回到學院完成以清末畫家任伯年為題的博士論文,小說創作長期中斷;1980年代復出,小說作品量少質精,追求卓越風格,樹立獨特美學,與夫婿郭松棻同為臺灣一代指標小說家。

李渝
出生1944年1月23日
 中国重慶
逝世2014年5月5日(2014歲-05歲-05)(70歲)
 美國紐約
國籍 臺灣
教育程度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博士
體裁小說
配偶郭松棻
兒女郭志群、郭志虹、郭珠美

生平

1949年,李渝隨國民政府撤退,其家遷至台灣。李渝從小居住在台北市溫州街,溫州街是中國大陸來台文人聚集之地,故她曾說「我們家飯桌上進行的就是中國近代史」。其父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李渝在台大修讀聶華苓的創作課時始作小說,最早的作品為1965年發表之《水靈》。台大外文系畢業後,李渝赴美國取得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從事藝術史研究。李渝在台大求學時與教英詩的老師郭松棻相戀,兩人一起赴美求學並結婚,也參加保釣運動,被國民政府列為黑名單,長期無法返台。保釣運動結束後,李渝停止寫作。1980年代,重新投入寫作行列的李渝,文筆充滿現代主義,運用特殊純文學筆觸,刻劃政治轉變中的台灣。1983年,李渝以《江行初雪》獲得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

2005年,李渝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駐校作家[2]。200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主導的少年文學讀本將李渝短篇小說《朵雲》列為1980年代台灣文壇的代表作之一,並稱李渝文字充滿了「留白的藝術」[3][4]

2014年5月5日,李渝在美國紐約家中自殺過世,享年70歲。2014年5月6日,郭松棻之弟郭松年說,2005年郭松棻逝世後這十年,李渝一直走不出喪夫的陰影[5][6]

家庭

其夫為郭松棻

著作

小說

  • 《溫州街的故事》(台北:洪範書店,1991)
  • 《應答的鄉岸》(台北:洪範書店,1999)
  • 《金絲猿的故事》(台北:聯合文學,2000)
  • 《夏日踟躇》(台北:麥田出版,2002)
  • 《賢明時代》(台北:麥田出版,2005)
  • 《九重葛與美少年》(台北:印刻文學,2013)

散文

  • 梅家玲鍾秩維楊富閔編:《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文學評論

  • 《拾花入夢記:李渝讀紅樓夢》(台北:印刻文學,2011)

藝術評論

  • 《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李渝美術評論文集》(台北:雄獅圖書,2001)
  • 《行動中的藝術家:美術文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

譯著

  • 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1984)
  • 巴爾(Alfred H. Barr, Jr.):《現代畫是什麼?》(台北:雄獅圖書,1984)

參考資料

  1. .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 2005 (中文(香港)‎).
  3. .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2010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台灣)‎).
  4. .
  5. 林欣誼. . 中國時報. 2014-05-07 (中文(台灣)‎).
  6. 陳宛茜. . 聯合報. 2014-05-07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