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

李煦1655年-1729年),内务府滿洲正白旗人,祖籍山東萊州府。清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

生平

李士楨,本姓[1]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清兵掳去,過繼給滿洲正白旗佐領李西泉為子,遂改姓李[2]。李家為內務府包衣,接近皇室,顺治四年,八旗抡才,士楨以第十六名中选,成为清皇室的近臣。獲得康熙帝賞識[3]

李煦生于顺治乙未年正月二十九日,生母文氏,嫡母王氏[4]。歷官內閣中書、韶州知府寧波知府暢春園總管。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出任蘇州織造

李煦與妹夫曹寅(任江寧織造三十年),不斷向康熙帝呈遞密折,奏报江南地方民情。八次兼任巡視兩淮鹽課監察御史,千方百計搜集各方面的情報。李煦为人宽怀仁慈,頗得當地的民心,有「李佛」稱號,但是“公子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梨园”,康熙帝四次南巡,李煦、曹寅等大事铺张,导致亏空高达数十万[5]

雍正二年,因虧空公家白銀三十八万,被抄家籍產[6]。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又因曾为雍正政敌胤禩等諸皇子(即阿其那、塞思黑)买过苏州女子[7],定為“奸黨”,發配往吉林(打牲)乌拉黑龙江布特哈旗)苦寒之地,“兩年來僅與傭工二人相依為命,敝衣破帽,恒終日不得食”[8],最後因凍餓死於當地。时在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某日,年七十五。临死之时,“囊中无一钱……亲识无一人在侧。”[4]有二子,李鼎李鼐

注釋

  1. 《李公士桢墓志铭》载:“公本姜姓,世居东莱之都昌。”
  2. 《昌邑县志》
  3. 《李士桢墓志铭》载,康熙辛未年秋,“皇上自口外回,有临幸公第之旨,公匍伏恭迎,皇上喜动颜色,慰劳再三,出尚方之膳以赐。癸酉(公元1639年)春,又颁赐清书纲目一部,真一时异数云”。
  4. 李果, 《前光祿大夫戶部侍郎管理蘇州織造李公行狀》. .
  5. 顾公燮《顾丹五笔记》记载:“织造李煦莅苏三十年,管理浒关税务,兼司扬州盐政,恭逢圣祖南巡四次;克己办公,工匠经纪,均沾其惠,称为李佛。公子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梨园,演《长生殿》传奇,衣装费至数万,以致亏空若干万。吴民深感公之德,惜其子之不类也。”
  6. 总督查弼纳奏折称:“李煦亏空库银三十八万两,查过其家产,估银十万九千二百三十二两,京城家产估银一万九千二百四十五两,共十二万八千四百七十七两。以抵补外,尚亏空二十五万一千五百二十三辆。”
  7. 内务府档案载:“李煦家属及家仆钱仲睿等男女并男童幼女二百余名口,在苏州变卖,迄今将及一年,省南人民均知为旗人,无人敢买”。
  8. 李果:《在亭叢稿》卷十一

參考書目

  • 《李煦奏摺》
  • 李果《在亭丛稿》卷十一《前光禄大夫户部右侍郎管理苏州织造李公行状》
  • 李煦家属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