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

李翱774年-836年),字習之,又故稱李襄陽汴州陈留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朝官員、散文家與哲學家。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仆射房,是北魏司空、清渊文穆公李冲十世孙,北魏使持节侍中太傅录尚书事、青州刺史、濮阳孝懿公李延寔九世孙,中书侍郎左光禄大夫、清渊献侯李彬八世孙,清渊县侯李桃杖七世孙。

生平

李翱為唐代貞元十四年(798年)進士。元和初,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元和十五年(820年),授考功員外郎並兼任史職。後貶為朗州廬州刺史。

唐文宗即位,入朝為諫議大夫,不久以本官知制誥,太和七年(833年)自桂管都防御使改授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累官山南東道節度使,卒於襄陽,

作品和思想

曾從韓愈學古文,皇甫湜是他的同學,李翱代表著韓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則代表著韓文奇崛的一面。韩愈死后,李翱写祭文悼念他。文中说:“贞元十二,兄在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视我无能,待予以友。讲文析道,为益之厚。二十九年,不知其久。”又親自為韓愈作《韓吏部行狀》,這是韓愈生前囑咐的(墓誌銘則規定由皇甫湜撰寫)。朱伯崑指出,「人性本善」的說法,始於李翱的《復性書[1]。在思想上李翱大抵同於韓愈,同樣興儒反佛[2],認為佛教徒“不蠶而衣裳具,弗耨而飲食充”。但李翱的觀點體現了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接近禪宗,跟高僧禪師時有往來,並寫了禪詩贈送藥山惟儼禪師:“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相問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缾。”

注釋

  1. 朱伯崑:〈評《儒家哲學新論》〉
  2. 李翱人性论思想研究

參考書目

  • 馬良懷《論韓愈、李翱思想的歷史地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