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河北西路洺州曲周(今河北省曲周縣水德堡村)人。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隨欽宗至金營,不屈而被害。

生平经历

政和八年(1118年),赐同上舍出身,初任迪功郎、大名府元城尉,时河朔盗贼起,以捕获功改承仕郎,复以功赏转宣教郎、授平阳府司录参军事。宣和六年(1124年),春试学官,有司爱其文典雅近古,擢为第一,除济南府府学教授。先是,左司员外郎高景云尝见其诗,奇之,力荐于朝,除太学博士。靖康元年(1126年)夏,再為太學博士,差兼太常寺博士,时开府仪同三司、简国公高俅薨,钦宗谕挂服举哀,承太常寺告报,轮当赞导,入剳子言“俅败坏军政,致金寇长驱,罪与童贯等,当退官秩,示不终赦,不宜辱举挂之礼。”,朝廷从之,除太常寺博士。八月,朝廷欲遣使金国,以租赋赎三镇,令侍从台谏共举三人,李与二人受举,召上殿,赐名,除秘书省著作佐郎、借秘书省少监。奉使金国山西军前,至太原府见完颜粘罕。十一月,还朝,闻金兵南下,有旨令与王云再使金,辞之。知枢密院事冯澥使金,以李为副使、借徽猷阁学士,夜至中牟,见黄河守军溃至,言金骑兵已渡过黄河,左右骇惊,谋取改路。冯澥问当如何,曰“守河把隘将士皆望风逃避,奉使者又如此,朝廷将何所赖,以某處之,唯有死而已”。下令王云“敢回者行军法”。至怀州界,逢金人大军馆伴刘思、萧庆。王云已遣使前往汴京画河为界,三镇不须理会。随大军至西京界,闻门下侍郎耿南仲、同知枢密院事聂昌出使,交割河北、河东地界。十一月,至京城外,拘留冲虚观。金人独遣冯澥与萧庆入城,请与钦宗相见,欲议盟誓,不从。又遣萧庆入城,请与钦宗相见,又不从,许宰相、亲王出。后数日两枢密、两郡王分使军前,议不从。粘罕攻城至城破,次日馆伴来相见,说景王请命,国相有请,至城破处见完颜粘罕、翰离不,可令何㮚来议事。当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何㮚出城,次日,济王趙栩、中书侍郎陈过庭出城。何㮚回城,粘罕与翰离不请与徽宗相见,钦宗欲代之,次日至金营,三日后而还。除礼部尚书,力辞,改除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辞之,不允。二年(1127年)隨宋欽宗至金營,金将完顏宗翰命二帝脫去龍袍,李若水抱著欽宗,不讓他脫去帝服,怒斥敌酋。完顏宗翰有心劝降李若水为己所用,若水罵不絕口,完顏宗翰大怒,命人割下若水舌頭,李不能用口罵,便怒目而視,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斷手,不屈而死,至死方才絕聲。完顏宗翰嘆道:「辽国之亡,死义者有十数人,南朝惟有李侍郎一人。」故李若水有“南朝一人”的美称[1]

高宗即位后,下诏:“若水忠义之节,无比伦,达于联闻,为之涕泣”。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赠观文殿学士,子孙恩泽五人,赐其家银绢五百匹两。六月,谥曰“忠愍”。后以二子郊恩,累赠左宣奉大夫。

著作

《李忠愍公集》。

家族

  • 曾祖:李宏,莫州录事参军事,赠太子太傅
  • 祖:李痒,郑州管城主簿,赠太子太傅
  • 父:李恂,开德府议曹掾,赠少傅
  • 妻:李氏,硕人
  • 妻:赵氏,硕人
  • 子:李浩,早亡
  • 子:李淳
  • 子:李浚
  • 孙:李楷
  • 孙:李札
  • 孙:李橒
  • 孙:李相

李若水的胞兄李若虚岳家軍的參議官,曾協助岳飛北伐。

参考文献

  1. 《宋史· 卷四百四十六 · 列传第二百五 · 忠义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