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

李飛飛1976年7月3日[1]),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2]。目前任職於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SAIL)[3] 、史丹佛視覺實驗室、丰田汽车-史丹佛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負責人[4]。她的專業領域是電腦視覺和認知神經科學[5]。2016年,李飛飛利用她在史丹佛的學術假期,加入Google雲端人工智慧暨機器學習的中國中心團隊,以Google Cloud 首席科學家身分為團隊負責人之一。2018年9月,她宣布返回史丹佛任教,並持續參與史丹佛大學的AI議題研究[6]。她是ImageNet的首席科學家和首席研究員[7]

李飞飞
出生 (1976-07-03) 1976年7月3日[1]
 中国北京市
居住地 美國
国籍 美國
母校普林斯顿大学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2005年,博士)
知名于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認知神經科學
奖项斯隆奖(2011年)
IBM Faculty Fellow Award(2014年)
Yahoo Labs FREP award(2012年)
NSF CAREER award(2009年)
Microsoft Research New Faculty Fellowship(2006年)
网站vision.stanford.edu/feifeili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计算机科学
机构史丹佛大學
论文Visual Recognition: Computational Models and Human Psychophysics(2005)
博士导师Pietro Perona
Christof Koch

生平

1999年,她以優異表現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物理學學士。畢業後,華爾街股市正熱,她卻婉拒了高盛麥肯錫公司投資銀行的合約,前往西藏一年研究西藏傳統藥物。[8]2005年,她在加州理工學院取得了電機工程博士。她的博士研究獲得了保羅與黛西獎學金(Paul and Daisy Soros Fellowship for New Americans, USA.)的支持。2005年到2009年八月,她分別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電機系和普林斯顿大学的電腦科學系分别擔任助理教授的工作。2009年她在史丹佛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並在2012年被晋升為終身職的副教授。

研究

李飛飛的研究领域主要为電腦視覺、認知神經科學、電腦神經科學和大數據分析。她出版了超過百篇學術論文。她的文章常出現在電腦科學和神经科学相關期刊,包括自然[9]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10]、神經科學期刊[11]、電腦視覺與模式辨識大會、國際電腦視覺大會、神經資訊與處理、歐洲電腦視覺大會、國際電腦視覺期刊、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模式分析與機器智慧期刊[12]

她最知名的工作是Caltech 101和視覺網專案(ImageNet),其中視覺網專案,已經成為辨識巨量視覺資料的重大進步,試圖使用大量的圖片來讓程式學習辨識物體[13][14][15][16]

她曾在各类顶级期刊和会议(包括《自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神经科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IPS)、《欧洲计算机视觉大会》(ECCV)、《国际计算机视觉期刊》(IJCV)、《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IEEE-PAMI) 等)中发表了 150 多篇科学论文。

獲獎

李飛飛已獲得許多的獎项,包括以下獎項:

  • 2016年由紐約卡內基協會頒發的全美40大優秀移民獎[17]
  • 2014年IBM研究奖
  • 2011年阿尔弗雷德斯隆商学院奖
  • 2012年雅虎实验室德国财务报告管理小组奖
  • 2009年的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奖
  • 2006年微軟研究新学院研究獎金[18]

她也常出現在許多主流媒體上,如紐約時報[19]、科學期刊(Science)和TED大會上[20]。 李飛飛是美國亞裔華人實現美國夢的代表人物之一,最常被提起的一句話是"我只是個移民,如同其他人一樣"[8]

個人生活

1992年,李飛飛16歲時由中國大陸移民到美國。當時生活困難,甚至向許多親友借錢,好讓父母能夠開洗衣店維生[8]。 就讀位於紐澤西的帕西帕尼(Parsippany)高中期間,以全期班第六名的成績畢業並取得SAT1250分的成績(其中數學為滿分800分)進到普林斯顿大学[8]。李飛飛教授的丈夫是任職於史丹佛大學視覺與幾何研究室的西尔维奥萨瓦(Silvio Savarese)教授[21],目前兩人育有一子一女。

李飛飛於1976年在中國大陸出生,在四川成都長大。當她12歲時,她的父親搬到了美國;當她16歲時,她和她的母親也隨之一同搬往新澤西州帕西帕尼 - 特洛伊山[22]。她於1995年畢業於帕西帕尼高中,於2017年入選帕西帕尼高中名人堂。

1995年,她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99年獲得高等榮譽學士學位。在普林斯頓大學期間,她大多數週末都回家,這樣她就可以在父母的干洗店幫忙工作[22]

2000年,她在加州理工學院開始研究生工作,根據Wired指出,在那裡她“在神經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點工作”[22]。在2005年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她的主要工作博士生導師是Pietro Perona,兼職主管Christof Koch,她在加入理工學院時都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教師。她的研究生課程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研究生研究獎學金和新美國人Paul&Daisy Soros獎學金的支持[23]

参考文献

  1. Markoff, Joh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2-11-19. Dr. Li, 36
  2. 7位华人学者新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3. . ai.stanford.edu. [2018-05-19] (美国英语).
  4. . vision.stanford.edu. [2018-05-19].
  5. . vision.stanford.edu. [2018-05-19] (美国英语).
  6. . Google Cloud Blog. [2018-11-13].
  7. .
  8. .
  9. Peelen, Marius V.; Fei-Fei, Li; Kastner, Sabine. . Nature. 2002, 460: 94–97. doi:10.1038/nature08103.
  10. Fei-Fei, Li; VanRullen, Rufin; Koch, Christof; Perona, Pietro. . 2002.
  11. Stanley, Garrett B; Fei-Fei, Li; Dan, Yang.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999.
  12. . vision.stanford.edu. [2018-05-19].
  13. Markoff, Joh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4-08-18.
  14. . deeplearning.net. [2018-05-19] (美国英语).
  15. Deng, Jia; Dong, Wei; Socher, Richard; Li, Li-Jia; Li, Kai; Fei-Fei, Li. . CVPR. 2009.
  16. . image-net.org. [2018-05-19] (英语).
  17. .
  18. . Microsoft Research. [2018-05-19] (美国英语).
  19. Markoff, Joh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1-17.
  20. Jia You. (PDF). Science Magazine. 2015-01-09.
  21. . cvgl.stanford.edu. [2018-05-19].
  22. Hempel, Jessi (November 13, 2018). "Fei-Fei Li's Quest To Make Ai Better For Humanity". Wired. Retrieved July 29, 2019.
  23. . Paul and Daisy Soros Fellowship for New Americans. [July 29, 2019].

外部鏈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