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祖貽

杜祖貽BBS英文To Cho Yee),美籍華人,著名教育家、前美國密西根大學教育學系教授、系主任兼研究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講座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創院院長[1]

杜祖貽
英文名
性别
出生 香港
国籍 中国
教育程度
职业教育家

背景

杜祖貽生於富裕家庭,祖父為杜四端[註 1]。他曾就讀崇蘭中學的附屬小學,後在香港培英中學讀至中四時轉讀金文泰中學[2]他在1954年畢業於金文泰中學。其後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學系,並於1959年畢業。1962年,杜祖貽遠赴美國深造西方哲學及教育行政。翌年,再取得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文科碩士學位,再於1967年在南伊利諾大學杜威研究中心以美國實驗主義民主教育理論的論文獲頒哲學博士學位。他不久被聘任為密西根大學助理教授。1976年,他晉升為教育學學系教授,3年之後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講座教授兼院長至1989年離任。之後在1990年,杜祖貽與香港香海蓮社、前香港行政局及立法局議員王澤長、前香港教育署署長及教育統籌司梁文建以及香港大學文學院前院長李鍔等人為紀念曾璧山居士[註 2]對香港社會作出貢獻而籌辦曾璧山中學,以繼續發揚其崇高的教育理想[3][4][註 3]。至1996年12月1日,杜祖貽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系教育學講座教授。

為表揚杜祖貽積極支持和促進香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06年向他授予銅紫荊星章[5]另一方面,他曾負責有關香港傷殘人士及特殊教育援助法的法律修訂工作和獲本地及海外大學聘任為榮譽教授、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術評審委員、香港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榮譽教授、客席教授、顧問教授,還有英國劍橋大學 Wolfson 學院海外院士。近年,他以華僑大學校董的身份協助建立四端文物館,又計劃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和推動華人之間的文化與藝術交流,以就學校通識教育有關課題進行交流[6]。而現時,他是英國 Royal Society of Biology 刊物《Journal of Bio-Education》的其中一位編輯者,亦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及心理學系的榮譽教授以及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的校董[註 4]

著作

  • 1993年8月:《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
  • 1996年:《哲學、文化與教育》
  • 1997年:《社會科學的科學本質》
  • 1997年至1999年:《中國文學古典精華》
  • 2000年5月:《香港教育的過去與未來》
  • 2004年:《中醫學文獻精華》
  • 2005年:《腦神經科學與教育:中英語文教學研究計劃》
  • 2006年9月:《哲學、文化與教育》(增訂本)
  • 2006年:《中醫養生學精華》
  • 2007年1月:《教育學詞彙(英中名詞對照)》
  • 2007年:《醫療與保健》(第四版)
  • 2007年3月:《中醫救治術精華》

注釋

  1. 他是旅港福建商會之創辦人,曾獲清朝皇帝光緒授予「中憲大夫」榮銜以及黎元洪大總統頒發「四等嘉禾章」。
  2. 她是晚清大儒陳子褒的學生,也是康有為的徒孫與梁啟超的同學。此外,她曾創辦過已結束營辦的祟蘭中學。
  3. 杜祖貽、王澤長、梁文建以及李鍔四人皆為曾壁山的學生
  4. 杜祖貽為紀念其祖父杜四端設立「杜四端文史獎學金」,這是福建中學(小西灣)的其中一項獎學金。

參考來源

  1. .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 2015年11月12日 (中文(繁體)‎).
  2. 李詩琳. . 香港中文大學. 2008: 19、20. 當年他(杜祖貽)在跑馬地崇蘭小學讀書時,校長曾禮聘前清翰林桂南屏太史來指導學生寫字。......中學時代,杜教授在培英中學讀過大半年。......杜教授在高中年級時轉讀金文泰中學。
  3. . 信報. 信報. 2014年11月24日 [2016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5日) (中文(繁體)‎).
  4. 曾壁山中學《校長的話》
  5. 政府新聞處憲報《二○○六年授勳名單》
  6. .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 2014年5月12日 (中文).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