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草鴞
东方草鸮(学名:),属于鸮形目中两科之一的草鸮科。它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台灣、印度、澳大利亚东部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目前该物种的种群数量略有下降,但暂未有受威胁的可能。[1]
東方草鴞 | |
---|---|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鴞形目 Strigiformes |
科: | 草鴞科 Tytonidae |
属: | 草鴞屬 Tyto |
种: | 東方草鴞 T. longimembris |
二名法 | |
Tyto longimembris (Jerdon, 1839) | |
草鴞以小型哺乳類動物為食,尤其喜好捕食鼠類,每年12月到隔年4月是牠的繁殖季節,通常天黑後才會出來活動,天亮前返回棲地休息,是典型的夜行性鳥類。
臺灣的草鴞屬於東方草鴞的特有亞種,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地帶的草生地,由於遠看時臉部長得像猴子,常被叫作猴面鷹,是台灣唯一的地棲型貓頭鷹。2008年草鴞已經被列為第一級瀕危的保育物種。[2]
参见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7-03-20 [2021-01-23] (正體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