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雲號驅逐艦 (吹雪型)

「東雲」號驅逐艦()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40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的六號艦。於佐世保海軍工廠動工,在1928年至1941年間服役。其命名繼承自東雲型驅逐艦的同名艦,是第二艘被命名為「東雲」的戰艦。雖然編號為「吹雪」型六號艦,但事實上較同屬「吹雪」型的五號艦「叢雲」號更早動工、下水及服役。

東雲
東雲號
概觀
艦種一等驅逐艦
擁有國大日本帝國
艦級吹雪型驅逐艦(六號艦)
製造廠佐世保海軍工廠
動工1926年8月12日
下水1927年11月26日
服役1928年7月25日
結局1941年12月17日沉沒
除籍1942年1月15日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1,680噸
滿載排水量1,980噸
全長118.5米
全寬10.36米
吃水3.19米
鍋爐艦本式ロ號専燒罐4座
动力艦本式渦輪發動機2台(2軸)
功率50,000匹馬力
最高速度38節
續航距離5,000海里(14節)
乘員219人
武器裝備參考#主要技術數據及武器裝備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簡介

吹雪型驅逐艦是日本海軍在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 》後,透過強化不受條約限制的輕巡洋艦以下補助艦艇,以彌補和英美海軍之間的差距而設計及建造的新型軍艦。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參照「夕張」號輕巡洋艦,大幅輕量化後完成設計。當中封閉式艦橋、砲塔式主砲等都成為後來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基本設計。

「吹雪型」由於建造期間長,不同階段的設計都有所變更,其中「東雲」號驅逐艦屬「吹雪型」的「特I型」,屬於先行設計及建造的十艘戰艦之一。但由於「東雲」號在戰鬥中一度失去聯絡,因此其結局並不清楚,分別有「被敵軍戰機擊沉」[參 1]及「觸動水雷沉沒」[參 2]等推測。

特點

「特I型」吹雪型驅逐艦備有高干舷、長首樓船型及飛剪式艦首,並採用封閉式艦橋。相較過去的驅逐艦,「吹雪型」擁有較大的居住區,大幅改善船員的起居生活。此外,「吹雪型」為日本海軍首次在艦上安裝50倍口徑三年式雙聯裝炮的驅逐艦。但由於大幅輕量化,「吹雪型」艦體強度不足,重心較高影響了其穩定性,在經歷第四艦隊事件後才作出改造。

建造經緯

於1926年8月12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動工,被命名為「第40號驅逐艦」,後來於1928年8月1日,改名為「東雲」號,級別屬於一等驅逐艦。

於1928年7月25日正式完工,於同年12月1日加入第2艦隊第2水雷戰隊第12驅逐隊正式服役。

艦歷

於1936年12月1日轉為予備役,返回母港進行整修及改造。

於1940年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主要在華南沿岸一帶作戰,並參與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戰役。大東亞戰爭爆發後,與同屬第3水雷戰隊的「白雲」號及「叢雲」號一同參與南方侵略作戰

於1941年12月13日參與婆羅洲攻略作戰,為登陸美里的部隊提供掩護而向金蘭灣軍事基地進發。「東雲」號在12月15日到達美里附近,離開船團單獨行動後下落不明。然而,於同月17日上午9時左右,日本登陸戰船團收到不明來歷的報告表示「正與敵軍戰機交戰」[參 3],在中午12時左右曾觀察到美里附近海面出現水柱,「叢雲」號受命前往調查,於附近海面發現大量燃油,推斷為「東雲」號沉沒地點。於1942年1月15日除籍。

搜尋

一隊以美里為基地的搜索隊在荷蘭的幫助下,自2004年開始在推斷沉沒地點一帶進行搜索,但時至今日,「東雲」號的確實沉沒地點仍未被發現。

主要技術數據及武器裝備

技術數據 服役時
(1929年)
改造後
(1936年)
標準排水量1,680噸2090噸
滿載排水量1,980噸
全長118.5米118.5米
全闊10.36米10.36米
吃水3.19米
鍋爐艦本式ロ號専燒罐4座
引擊艦本式渦輪發動機2台(2軸)
軸馬力50,000匹
速度38節34節
續航距離5,000海里/14節
乘員219名228名
主砲127mm 50倍口徑三年式雙聯裝炮3座 6門127mm 50倍口徑三年式雙聯裝炮3座 6門
機槍7.7mm 九二式機槍2挺7.7mm 九二式機槍2挺
魚雷610mm 一二年式三聯裝魚雷發射管3座 9門
八年式魚雷
610mm 九0年式三聯裝魚雷發射管3座 9門
九三式魚雷
其他深水炸彈投射機2座
深水炸彈投下軌2道
深水炸彈投射機2座
深水炸彈投下軌2道

※空白為不明。

歷代艦長

艤裝員長

  1. 久我徳一中佐:1928年2月15日 -

艦長

  1. 久我徳一中佐:1928年7月25日 -
  2. 境澄信少佐:1929年11月30日 -
  3. 山本正夫少佐:1930年12月1日 -
  4. 武田喜代吾中佐:1932年12月1日 -
  5. 柴田力中佐:1933年1月25日 -
  6. 西岡茂泰中佐:1933年11月15日 -
  7. 佐藤寅治郎中佐:1934年11月15日 -
  8. 山代勝守少佐:1936年12月1日 –
  9. 北村昌幸中佐(兼任):1937年7月1日 - [參 4]
  10. 香川清登中佐:1937年11月15日 -
  11. 金岡国三中佐:1938年12月15日 -
  12. 古閑孫太郎中佐:1939年12月1日 -
  13. 笹川博中佐:1940年10月15日 - 1941年12月17日戰死

同型艦

  • 吹雪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一號艦
  • 白雪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二號艦
  • 初雪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三號艦
  • 深雪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四號艦
  • 叢雲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五號艦
  • 薄雲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七號艦
  • 白雲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八號艦
  • 磯波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九號艦
  • 浦波號驅逐艦,吹雪型驅逐艦十號艦

參考資料

  1. 雑誌「丸」編集部(1997),《日本海軍艦艇写真集16 駆逐艦 吹雪型[特型](日語),頁179,光人社
  2. 外山操(2005),《艦長たちの軍艦史(日語),頁269,光人社,ISBN 4-7698-1246-9
  3. 志賀博(1985),《海軍兵科将校(日語),頁103-104,光人社,ISBN 4-7698-0264-1
  4. 鷂,日本海軍人事手帳(?),http://www.geocities.jp/boat_sparrowhawk/(日語),2014年2月20日

參考文獻

  • . 第一法規出版. 1995年 (日语).
  • . 光人社. 1997年 (日语).
  • 片桐大自. . 麥田出版. 1997年. ISBN 957-708-533-4 (中文(繁體)‎).
  • . 光人社. 2005年. ISBN 4-7698-1246-9 (日语).
  • . 学習研究社. 2010年. ISBN 978-4-05-606020-1 (日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