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形类

梁龙形类学名:Diplodocimorpha)是已灭绝蜥脚类恐龙的一个演化支,生存于早侏罗世晚白垩世期间。该分类群主要包括三个科:雷巴齐斯龙科叉龙科梁龙科,后两科构成鞭尾类。该名称最早由Calvo和Salgado(1995年)使用,他们将其定义为“特氏雷巴齐斯龙(Rebbachisaurus tessonei sp. nov.)、梁龙科以及二者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先前,这一分类群不经常被使用,并被认为是梁龙超科的异名,因为人们经常发现这些分类群具有相同内容。2005年,迈克·P·泰勒德恩·奈许回顾了梁龙科的系统发育及分类学,并意识到梁龙超科并不等同于梁龙形类。前者基于节点定义,而后者基于分支。[1]2015年,伊曼纽尔·乔普奥克塔维奥·马图斯罗格·本森发表了一篇基于标本的梁龙科相互关系的系统发育分析,并支持将其拆分。简棘龙被发现比雷巴齐斯龙科更为基础,因此在梁龙形类以外,但比萨尔塔龙更接近梁龙,因此在梁龙超科以内。以下演化树遵循乔普等人的研究结果。[2]

 梁龙超科 Diplodocoidea 

简棘龙属 Haplocanthosaurus

 梁龙形类 Diplodocimorpha 
 雷巴齐斯龙科 Rebbachisauridae 

萨帕拉龙属 Zapalasaurus

鹫龙属 Cathartesaura

利迈河龙属 Limaysaurus

尼日尔龙属 Nigersaurus

德曼达龙属 Demandasaurus

 鞭尾类 Flagellicaudata 

梁龙形类
化石时期:早侏罗纪至晚白垩纪175–93 Ma
PreЄ
小梁龙属的骨骼,位于布鲁塞尔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演化支 板龙类 Plateosauria
演化支 大脚类 Massopoda
演化支 蜥脚型类 Sauropodiformes
演化支 近蜥龍類 Anchisauri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演化支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演化支 新蜥腳類 Neosauropoda
总科: 梁龙总科 Diplodocoidea
演化支 梁龙形类 Diplodocimorpha
Calvo & Saldago, 1995
演化支

参考资料

  1. Taylor, M.P.; Naish, D. (PDF). PaleoBios. 2005, 25 (2): 1–7.
  2. Tschopp, E.; Mateus, O.; Benson, R.B.J. . PeerJ. 2015, 3: e857. PMC 4393826. PMID 25870766. doi:10.7717/peerj.85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