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爾斯·莫克

楚爾斯·歐拉夫·歐特貝赫·莫克挪威語1961年4月25日)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

生平

莫克出生於挪威西部的港市卑爾根,自小與音樂相伴,他的父親亦是一名大提琴手,七歲時則由母親啟蒙了鋼琴演奏。莫克也曾學習小提琴,但很快地便專心發展大提琴演奏,開始固定與父親習琴[lower-alpha 1][1]。17歲時,莫克就讀於艾德貝格音樂院(Edsberg Music Institute),師從法蘭斯·海莫森(Frans Helmerson)。而後,由於對俄羅斯演奏學派,以及大師罗斯托波维契的仰慕,他轉而跟從娜塔莉亞·莎可芙斯卡雅(Natalia Shakhovskaya)習琴。

1982年,莫克參與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進入決賽[lower-alpha 2],最終他獲得第六獎肯定[2]。1983年,莫克在佛羅倫斯的卡薩多大賽成功掄元,1986年則在紐約的瑙姆堡大賽得到第二獎[1]。1989年起,他展開第一次的巡迴演奏,期間與數個歐洲一線樂團合作演出。1994年,他與奧斯陸愛樂一同前往美國巡迴,完成了卡內基廳、甘迺迪中心等地的個人初登場。

獨奏活動之外,莫克亦熱衷於室內樂演奏。他對室內樂的熱愛,最終催生了斯塔萬格國際室內樂節(ICMF Stavanger),莫克本人並親自擔任總監職,該活動現已發展成為室內樂領域的年度盛事。莫克與小提琴家吉尔·夏漢、鋼琴家葉芬·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組成的三重奏亦活躍於世界各地。此外,莫克任教於挪威國立音樂院(挪威語),致力於提攜後進。

莫克所使用的樂器是1723年製的多米尼克·蒙塔涅亞那(Domenico Montagnana)[lower-alpha 3],由SR銀行出借。

生涯危機

2009年4月,莫克遭遇了中樞神經感染,遽聞可能肇因於2006年在美國的一次蜱蟲叮咬。當時的併發症還包括腦炎、左肩部份癱瘓等,莫克本人對於病況不表樂觀[3]。經過一年六個月的休養,暫停所有舞台活動之後,莫克才得以繼續自己的演奏生涯。

作品

錄音

莫克的錄音作品眾多,已發行廿五張專輯(迄2007年止),當中的蕭斯塔高維契協奏曲、巴赫無伴奏組曲等作品皆是得獎名盤,此外亦有豐富的現代音樂足跡,曲目範圍甚廣。莫克主要合作的唱片品牌為維京(Virgin)以及和諧世界(Harmonia mundi)[4]

更多:楚爾斯·莫克的商業錄音,於電子音樂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獲獎與榮譽

  • 斯貝勒曼獎(Spellemannprisen),室內樂類,1991年[lower-alpha 4]
  • 斯貝勒曼獎,管弦樂類,1992年
  • 斯貝勒曼獎,管弦樂類,1993年
  • 斯貝勒曼獎,管弦樂類,1995年
  • 斯貝勒曼獎,古典音樂類,1999年
  • 西貝流士獎,2010年[5]

注釋

  1. 據說莫克的大提琴啟蒙曲目相當不簡單:巴赫的無伴奏組曲,以及布拉姆斯E小調奏鳴曲。
  2. 這是1966年以來首次有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音樂家進入柴賽各組別的決賽輪。
  3. 這把罕見樂器的琴頸出自斯特拉迪瓦里之手。
  4. 相當於挪威的葛萊美獎。

參考資料

參照

  1. 劉聖文. . [2020-07-07].
  2. Serge Schmemann. . The New York Times. 1982-07-07 [2020-07-07].
  3. Eivind Kristensen. . Dagbladet. 2009-11-07 [2020-07-07].
  4. Nicholas Kenyon. . The Guardian. 2011-04-10 [2020-07-07].
  5. . The Strad. 2013-01-27 [2020-07-07].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楚爾斯·莫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