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女郎

毛衣女郎是1940-1950年代美國的流行用語,原指當時享譽盛名的幾位好萊塢女星,諸如拉娜·特納珍·曼絲菲珍·羅素。她們穿著羊絨安哥拉絨材質的修身毛衣子彈胸罩,以強調女性的胸部曲線。 [1][2]

拉娜·特納在《他們不會忘記》中的扮相,帶動修身毛衣的風潮,使她成為第一位「毛衣女郎」。
帕蒂·佩奇,1955年的「毛衣女郎」代表。

這股時尚為當時的青少年鍾愛,「毛衣女郎」也轉變為一種流行類型的指稱,甚至與戰後反權威的青少年次文化、「道德敗壞」、「傷風敗俗」產生連結。如匹茲堡警司Harvey J. Scott所言:「婦女穿著凸顯曲線的衣服招搖過市,這就是毛衣女郎──純粹幼稚的招蜂引蝶。她們將成為什麼樣的母親和妻子?」 [3]

流行文化

拉娜·特納在1937年電影《他們不會忘記》中的緊身針織上衣扮相,使她成為第一位「毛衣女郎」。當時好萊塢宣傳人員希望以一吸引人的詞彙指稱她在影視界的地位,電影雜誌便比照安·謝里丹的「嫵媚女郎」、朵露絲·拉茉的「紗籠女郎」和克拉拉·伯恩的「它女郎」,將其暱稱為「毛衣女郎」。

1942年,《毛衣女郎》成為一部電影的名稱,導演為羅伯·比利畢拉·瑪莉·迪克斯[4]

1944年,鮑伯·霍伯在《陸軍-海軍螢幕》雜誌第20期中訪問當時的「毛衣女郎」茱蒂·嘉蘭,茱蒂詢問鮑伯:「為什麼男人對毛衣女郎如此瘋狂?」鮑勃說他毫無頭緒,並表示:「這是我想解開的一個謎。」[5]

相關條目

注釋

  1. Herbst, Philip. . Intercultural Press. 2001: 122. ISBN 978-1-877864-80-3.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access= (帮助)
  2. Ostler, Rosemari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2005: 85. ISBN 978-0-19-518254-5.
  3. "Plunging neckline, falsies get blame for rise in sex crime," Brooklyn Eagle, December 16, 1949. Retrieved July 9, 2014.
  4. The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5. National Archives 194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