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报
《民报》,1905年由同盟会所创的大型政论時事机关刊物,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丛》等栏目,每期六、七万字,150页左右,内有铜板照片数张,还有少量广告,原为月刊,但由于经常脱期和中途停刊,至1910年2月终刊,共出26期。
民報 | |
---|---|
民报创刊号 | |
類型 | 大型政论時事机关刊物 |
版式 | 书册式 |
擁有者 | 同盟会 |
出版商 | 同盟会 |
主編 | 胡汉民、章炳麟、陶成章、汪精卫 |
創刊日 | 1905年8月26日 |
語言 | 中文(繁體) |
停刊日 | 1910年2月 |
总部 | 日本东京 |
历史
《民報》的前身是華興會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1905年8月26日同盟会成立时经黄兴提议,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8月27日,《二十》因发表《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批评日本的侵华政策被日方查禁,自此同盟会决定更名为《民报》。
1905年11月26日于日本东京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曰:“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於人為既往之陳跡,或於我為方來之大患,要為繕吾所有事,則不可不並時而弛張之。”1908年10月在出版24期后被日本政府勒令停刊。后汪精卫在1910年初又秘密印行25、26两期。
出版发行
《民报》编辑与发行分设,编辑部在同盟会总部,发行处设于孙中山的日本朋友宫崎寅藏家中,国内派代所在第一期时仅6处,第2期时增至15处,13期时扩充为28处。
历任主编:1到5期编辑兼发行人挂名张继,实际由胡汉民主持,第6期始编辑发行人改署名为章炳麟[1],至1907年12月,章因脑病乞休,改由陶成章主编,第23、24两期,章恢复工作。1910年汪精卫负责。
参考/注释
- 见1907年1月10日第三版《民报》第6号封底,但《民报》1906年9月3日刊民报广告时则称兹已发行至第7号,适遇余杭章炳麟枚叔先生出狱至东京,遂任为本报总编辑人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民报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